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2.
择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校成为普遍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优质教育供求关系失衡、教育产品所具有的私人属性是择校不断升温的主要因素。择校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对政府垄断教育提出挑战,将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择校收费没有错,所出现的弊端是教育改革不到位,择校机制被扭曲的反映。消除择校弊端,应引入“教育券”计划,建立规范的择校制度。引入“教育券”计划,要重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运用政策机制维护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6,(7B):19-19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在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教育改革法和《2002年-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实施后,美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学券制、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特征。根据美国政府日前的政策,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进一步市场化,以达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与美同的择校制相比,中国的择校在含义、产生基础及对教育的公平影响方面有所不同。美国择校制度源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中探析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可以看出,就近入学体现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体现,择校入学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一个存在了多年的热门话题,尽管教育部门早有“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择校”的明文规定,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许多限制择校的规定,但是有关择校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甚至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城市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被众人关注和倍受争议的问题,是因为与我国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深层次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提高认识入手,解疑释惑,澄清是非,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化解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9.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择校即在教育机会不相同的前提下,受教育者通过较强的支付能力、智力能力等主动选择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以至占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自身的发展作为基础,即我们通常所提及的钱择校、分择校。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限制择校是为促进公平还是提高效率,择校是影响了公平还是影响了效率,这必须从对公平和效率的界定来入手讨论。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2003近十年来,我国学从中外两个角度,对义务教育择校的本质、利弊和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西方择校制度是市场导向的结果,是政府参与的一项改革制度;我国择校制度是家长的一种自发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家长的择校进行限制。学从不同角度对择校问题的认识褒贬不一。择校问题研究的现状表现为:认识逐步深入、多元,但理论研究不深;对西方择校问题的研究不足,评介多借鉴少;对解决择校的措施研究不足。择校问题远没解决,有关择校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对"禁止择校"政策的现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这本属于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却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抵制和舆论界的批评,很多教育界人士纷纷写文章指责这一行为,择校似乎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择校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是择家庭居所、择工作单位,也许就不会引来诸多麻烦。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3.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择校”是近几年美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它对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的择校制度可以追溯到70年代卡特政府所提倡的“备择”学校(altenmtive school)思想。当时比较有名的是磁石学校(magnatic school)。然而八十年代末之前的择校制度改革仅仅是对原有体制的缝缝补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可以说,正是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改革的不尽人意和教育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联邦政府下决心进行“择校”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加强了各方面的绩效责任与弹性机制,给予了学生和家长充分的择校权利,那么绩效如何体现,弹性在多大范围内实现以及家长和学生择校的依据等等,这些都对教育评估提出了新的课题。美国的教育评估如何应对?这对教育评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一个地方性的学区评估,及地方评估与州评估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教育评估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择校,已经成为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近期,对于如何解决择校问题的讨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择校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择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它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神经,成为关乎民生的焦点。目前,择校俨然成为基础教育的头号顽疾,它不仅困扰着家长,也同样困扰着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民权利和儿童权利的义务教育择校政策要求在教育性质上坚持从应试教育走向公民教育,在学校特征定位上从同质性教育导向标准化办学和特色化教育,在择校的具体保障上实现从历史、市场博弈转向正义补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出现了一个逆转:从限制择校到鼓励择校。由“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是推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政策转向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力。择校政策的实质就是试图借用市场手段来实现改革的目标。目前,公众与研究人员对择校政策的态度褒贬不一。就我国国情而言,近年内不宜推行择校制。  相似文献   

20.
择校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学校化社会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是择校发生的原因。通过高额的择校费使一部分低经济地位的家庭子女丧失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择校的存在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再生产了社会的优势阶层。教育社会学对择校的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企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