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婕 《文教资料》2010,(18):99-101
詹姆斯·艾弗瑞作为一位美国导演,却热衷于拍摄英国性的电影,且其电影多改编自文学名著。他的英国电影影像风格唯美精致,主题则是对英国国民性的反思和对英国上层阶级的批判,包括表现了英国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批判了传统习俗以及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的禁锢,揭露了工商业社会中上层阶级的自私虚伪、残忍冷酷。影片的视听语言因素,包括:场景、摄影、服装、音乐等制作精良,为影片营造出如诗如画的唯美风格。它们构成了艾弗瑞电影独特的视听魅力,给观众以极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张艺谋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五代电影共同的美学风格.《紫蝴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2003年,由娄烨执导,刘烨、章子怡、李冰冰等主演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娄烨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重要向度.第五代电影试图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偏向宏大叙事,电影借助视听效果、情境氛围、剧情人物等体现鲜明的民族历史性,象征寓意性强烈.第六代电影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怀疑态度,表现在视听上的反讽性、碎片化的叙事、虚无感的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的作品风格清新、含蓄唯美,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其影片充满了对爱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情感表达真挚动人,镜头语言丰富唯美。许氏电影的成功对当代中国电影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媛 《文教资料》2010,(18):89-91
香港电影,尤其是警匪片中存在一种悲情倾向,本文以陈木胜影片为例,先阐述悲情倾向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身份迷惘和"家"的缺失、现代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精神与新浪潮的影响,其后叙述悲情倾向在影片中具体呈现的特征,包括典型的人物设置、相似的叙事特征和悲悯的视听风格,并在文章的结尾提出内地电影人不应该仅仅模仿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应该挖掘我国的独有悲情历史,以一种悲悯的态度、倾向来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5.
张蕾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417-418
日本新电影运动催生了新一代导演,岩井俊二作为新电影运动的旗手,以其唯美、含蓄、委婉,并带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迹的电影风格,吸引了大批电影观众。尽管电影风格唯美动人,但却表现了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揭示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在影像世界中渗透着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欧阳一菲 《文教资料》2012,(32):176-178
影片《秋之白华》是霍建起导演2011年的新作,不同于传统的革命题材影片,《秋之白华》以其唯美的画面风格,散文诗式的结构方式,营造了浓浓的江南意境,展现了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的情感经历和革命精神。对于主旋律电影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主旋律电影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引导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影片的视听语言方面对胡安的新片《美人依旧》进行解读。影片在“唯美风格”的追求中,讲究色彩、光线、情境设置、影像与造型,节奏舒缓而悠长,有些画面还具有象征意味。化妆、服饰、道具考究而精致,音乐和音响很好地切入了时代环境,光色搭配协调而又给人以强烈冲击。影片对视觉元素的运用优于听觉元素。  相似文献   

8.
贺岁片"是为了提高影片的票房业绩而专门为观众量身制作的影片"。中国当下的消费文化背景决定了贺岁片的主要类别,叙事模式以及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贺岁片的重要类别之一的贺岁喜剧的语言风格入手,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市民阶级的崛起和大众文化产业的形成对贺岁电影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贺天润 《学周刊C版》2020,(14):187-188
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寄生虫》在包括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数十个电影大奖评选中荣获55个奖项,并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亚洲电影。奉俊昊导演延续了以往的风创作风格,依旧将触角深入现实底层民众生活,极致化地展现阶级对立,并将隐喻作为重要叙事手段。特将通过对本片文本的隐喻叙事以及社会符码建构分析,探寻影片在现实关照下的社会价值与传达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宁楠 《文教资料》2012,(27):168-170
英国导演艾伦.帕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在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追求独创性,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继承了现实主义风格的英国电影传统。对他的多元化表达方式的探究,有利于加深对影片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对导演创作风格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新武侠电影的发展与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侠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视听语言和叙事方式上较以前的武侠电影都有突破,同时产生了几种变体.<东邪西毒>之后,新武侠电影开始走下坡路.新世纪出现了几部试图挽回武侠电影颓势的影片,这些影片有其共同特点.在视听语言上有了新的开拓,但是叙事模式并没有创新.  相似文献   

12.
霍建起的电影带有较浓厚的唯美色彩,充满着温情的人文精神。他的早期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展示了独特的电影叙写风格,将观众引入纯美之境品味纯朴,表达了生命在轮回中对纯朴回归的主题,关照了现代人心底最渴望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云水谣》讲述了主人公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跨越海峡、历经六十年时代变迁却至死不渝的动人爱情故事。电影叙事风格缜密严谨,将海峡恋歌抒写得淋漓尽致,故事情节构思上独特动人。此外,影片流畅地运用多种电影语言,描绘出更加唯美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爱情画面,将爱情的真谛阐释得淋漓尽致,为电影内容叙事的意义升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该电影是一部艺术造诣很高的作品,值得观众反思。  相似文献   

14.
作为目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之一,从《小武》到近期电影,贾樟柯执导的大多数电影都采用纪实主义手法,以城镇为主要的叙事空间,呈现了富有时代气息和社会历史质感的城镇意象。文章主要以贾樟柯电影为案例,分析影片中城镇意象独特的视听表现形式,通过新旧“故乡三部曲”探析其电影中城镇意象的变迁,由此探讨贾樟柯电影创作的独特风格。贾樟柯电影的时空交融所呈现的随着时代变迁而嬗变的城镇意象,既成为导演的个性化表达,影射着他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主观感受,也体现出他对未来社会的想象与期待,同时还改变并重塑受众对城镇、时代与社会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风格的转变,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从主题、人物、情感、主客体等多个维度探索了美学风格的转变,影片在主题、人物、叙事手段以及美学主客体的处理上都为当下主旋律电影美学风格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李玉本人的作品而言,《万物生长》之前的影片,无论主题内容还是风格特色上,都与这部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影片《万物生长》里导演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色,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下青春片的创作特征。本文从电影类型、视听风格、角色塑造等方面,来剖析该片中导演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7.
第四代导演的"文革"叙事电影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代表,是对"文革"和"四人帮"的控诉与批判.第二类有<巴山夜雨>、<小街>、<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是对"文革"时期青年一代青春、理想的追怀.影片的形象刻画从社会政治层面趋向人性层面,艺术审美呈现出由激烈、悲愤而诗意、抒情的发展风格.但对于形成"文革"的社会历史根源缺少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与作者的前期作品相比,戈尔丁晚年创作的《过界仪式》探索了阶级这一新主题。该小说通过对英国社会的缩影,即航船上的群体的描绘,围绕主人公牧师科利的悲剧,展示了一个充满阶级话语、阶级迫害的英国,对英国的阶级话语进行了批判。这一新主题的探索丰富了戈尔丁小说创作的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由贺岁片出道,票房一路飘红的冯小刚,其电影经历了几次转型。不论转型成功与否,不论影片风格如何,冯小刚的电影总透出对当下现实的批判,是一剂“针砭时弊”的清醒药,是对人生的真诚写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日本电影"代表人物之一的岩井俊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章已经不少,但是大多文章都是关于岩井影片的唯美风格,在主题的研究上也大多集中在对青春、爱情的探讨上。存在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发展在岩井俊二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可以作为探讨岩井电影主题的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