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激发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声无哀乐论》通过借用“秦客”和“东野主人”之间的八次辨难,彻底批判了儒家将音乐社会功能政治化、功能化的倾向,从而提出了“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著名论断,即音乐的本体是来自外在的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不包含哀乐之情;而哀乐则是欣赏者倾听音乐时的主观感受,并非声音本身使然。嵇康虽然否定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系,但就审美欣赏而言,强调审美主体在欣赏之前必先有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阐明了审美共鸣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3.
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教学年级]:六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演唱情感。二、感受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三、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母亲。[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竖笛、VCD盘、影碟机、大歌片。[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及情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声音训练。(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要求:用闭口音mu和开口音a来演唱,音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抚之情。学生在演唱时要用真挚的声音来表现,第一遍用mu、a演唱,第二遍唱歌词,师伴奏。二、视唱与竖笛视奏要求:视唱要有感情…  相似文献   

5.
声乐表演要声情并茂,并且是以声音的表现为主的,用声音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只有声乐技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用美好的声音来表达音乐情感。本文对长期统治声乐界“以情带声”的说法提出挑战,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声乐界引起表演美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河之声》走进校园系列活动"进行中在音乐的国度之外,他是诗人、书画家、是他口中的一个普通编辑。和音乐相似,一个人的声音灵魂也具有伸展的力量。叫醒你沉睡的心,打破你的认知和习惯,体会音乐、诗歌、书画、文字……一切因为艺术而萌生的情  相似文献   

7.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8.
何全 《中国研究生》2012,(11):57-58
从七月中旬到十月初,短短两个半月的时间,《中国好声音》这一崭新的音乐选秀节目响彻了大江南北,在全中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音乐之风。声音、故事、人物,以及各种未知的变数,使得《中国好声音》不再只是一档单纯的娱乐节目,还是一套精彩的音乐大餐、一部跌宕的情感与奋斗的剧目,以及一份自由与张扬的寄托。《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业已在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人类灵魂的体操,音乐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人。音乐在聆听与倾诉中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立美,学会被审美。要始终牢记音乐是声音(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以情声动人,以美声感人,实践音乐美育的良性互动,实现以美育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音色的内涵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音色之美可以展示声音的特殊魅力,它对音乐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也有很大的帮助,音色可以以音带情来表现内心感受,更能使音乐优美,表现丰富、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音色是衡量演奏技术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唱曲之法,不但声声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  相似文献   

12.
音乐情感内涵,如声音、情感与声乐艺术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在声乐教学中,给学生设定一个有感而发的歌唱氛围,通过教师引导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训练学生寓情于声,以情带乐。探索一条使声乐专业学生取得理想专业成就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以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高度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同时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力争使自己全面发展,从教学、教态、教法和教材的提炼等各方面入手,上好音乐课。我认为,这是关系到音乐课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之所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四个字,是否深掘教材钻研教法,深入人心地感化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从而达到提高欣赏音乐能力之目的,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此问题,谈点体会。一、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在45分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14.
书法评论语体主要有两种,即论书的本体和喻体。其喻体主要是借助相关艺术语言喻书法艺术之法、书法艺术之美,以音乐语言论书法历来为论书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法由点画和章法构成,音乐由音符与和声、旋律构成,二者的组合规律相似;书法之韵与情的表现具有音乐关的特征;书法之关与音乐之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同根同宗。  相似文献   

15.
声音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本文从人声、音乐、音响三个方面述了影视艺术中声音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情感的体现,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如果没有演唱者(演奏者)情真意切的表演,那么再漂亮的声音,再高超的技巧,也是无法打动听众的心的。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听众。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住情感教育就是成败的关键。 一、以情动情,情感投入,表达情感 情感艺术的音乐,是用旋律、音色、节奏、节拍、调式等各种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对于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范唱(范奏),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山谷回声真好听》是一首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去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全曲短小精练,是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一、二、五乐句运用重复变化的手法,使旋律简单、明快、流畅;三、四乐句旋律的严格重复以及力度的强弱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回声的音乐形象。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听辨声音的强弱,寻找自然界音响的强弱,并能在打击乐器上奏出强音、弱音。2.演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够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3.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  相似文献   

18.
“声情并茂”是声乐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声”轻“情”的现象。究其原因,许多教师觉得学生大多是在发音方面问题多,应把重点放在训练掌握发声方法与技巧上,待有了一定的声音基础,再谈情感表现也不迟。把“声”与“情”割裂开来,这实际上偏离了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有悖于音乐教学的目的。   表情性是音乐最本质的艺术属性之一。如果把节奏比作音乐的“骨骼”,把旋律比作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则是音乐的“灵魂”。声乐演唱如失去了“灵魂”,则技巧表现就无意义。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历来强调…  相似文献   

19.
在时光的罅隙中呼吸一种声音,然后在音乐里安眠。这是一辑歌手Sammy和她带来的全新音乐,旋律有如深海里鱼儿吐出的泡泡,一颗一颗地渐渐地浮出水面,意境无际无边。恬恬淡淡的横笛、古筝,来之无处,去之无形,古典而东方的韵味,犹如空灵的露珠在空气中滑落,却丝丝入扣;而最终一切又转落到Sammy清亮的声音上,浅吟低唱,就算高亢也显得万分宁静,像是在呢喃,交谈。Sammy用她精炼的音乐语言来完成一次不动声色的蜕化——真正的热烈与真挚,回归到极至,都有一种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一切都源自Sammy对它们进行的全新演绎《。那一天》《、黄昏》…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一门特殊学科 ,长期以来 ,声乐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训练方法。我们认为 ,声乐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声音与气息、喉头相对稳定与调整变化、声音靠前与靠后、声与情的辩证关系 ,这也是搞好声乐教学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