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在使用以图为主的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有时感觉到新教材好看不好教,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有兴趣、喜欢看,而教师感觉没有什么可教的,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教材,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年龄及心理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时期,因此,教师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实现主要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时,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教学方法,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知识,进行实际有效的教学。一、巧用媒体,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形象,能够较好地让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师的教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体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活动化教学就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源自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时期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为此,小学低年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自身的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活…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它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与之相适应,教师角色、教学方式等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教育者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质,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陈迎春 《安徽教育》2012,(10):53-53
<正>一、调查访问法如教学《脏乱的害处》时,我让学生自己去看看生活中有哪些脏乱现象,哪里被污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询问,了解到我们这个小城的护城河污染严重,河水乌黑难闻,不见鱼儿的身影,两岸成了垃圾倾倒场,臭味能飘几千米。针对学生调查得来的情况,我让他们各抒已见:这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活动中.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生活.并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达到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学会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除内容上实现综合性,还强调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活动化教学,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殷玉洁 《考试周刊》2013,(38):148-148
<正>活动化教学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弊端,为学生的素质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什么是活动化教学?概括地说,活动化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长英 《天津教育》2004,(10):41-43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价值,进一步为活动教育思想提供了较科学的理论依据。皮亚杰认为:人的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除内容上实现综合性,还强调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活动化教学,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可以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熏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即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并与周围的人和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一、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如果目标把握不准,那么一切形式的活动都毫无意义。如在确定《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对本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一年级学生大多比较受溺爱,他们不太关注父母,更不…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见,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重要性。一般而言,活动既包括课内实践活动,又包括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极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知行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魅力。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本栏目编发的一组文章或许能在这些方面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课改的进程中,全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悟,促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儿童生活,更加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更加着眼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年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只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就是因为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培养了学生在一种现实环境中基本的道德意识。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如何从课中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形式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突出了活动性及做中学的特点。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观察、体验、探讨、讨论等感受生活、感悟道理,学习做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课改的进程中,全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悟,促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儿童生活,更加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更加着眼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年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气,只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激活我们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舒梅 《安徽教育》2012,(5):56-56
<正>一、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学生通过对社区的走访,加深了对社区的了解,知道这些机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为大家提供服务与帮助的。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为社会服务人人有责的道理,并自愿开展行动:如结合本地区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与以往熟悉的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处于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不能用老观点、老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而应该在“新”字上作文章。一、教材处理要“创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以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