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否认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传统理论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样存在周期性.我们知道,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不存在经济周期,即使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也不存在.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建立起机器大工业,生产社会化达到了一定程度,商品经济有了高度发展以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才成为一种稳定重复的现象,成为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经济也同样如此.第一,社会经济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是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我们知道,任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职业教育杨志忠经济增长有其周期性的波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也具有周期性的变化与波动,表现在周期规律性波动与非规律性波动两方面。两者都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波动性需求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固定资本投资的变动能够刺激或抑制经济的发展,因而,形成了与固定资本投资的周期性波动相关的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那么,在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中,是否也存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两个相关的周期性呢?本文试图从理论分析和实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周期性波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周期性波动研究●孟翔君魏爱华一、周期理论概说任何运动只要有增长就有波动,只要有波动就有周期。周期即是指复苏——高涨——衰退——低谷——复苏这一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周期理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涵义。1.周期性波动固然复杂,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其...  相似文献   

5.
试析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天中学刊》2006,21(3):73-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明显存在着4次周期性波动。这4次经济周期均为增长型周期,并呈现出波动位势较高和波动幅度趋缓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在乘数—加速数机制作用下,投资和产出的相互影响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本原因。同时,国家历次宏观调控政策也对周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于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 201年远景目标,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如通货膨胀、农业发展落后、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国家财政困难、分配不公、国民经济波动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谓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高投人、高消耗、高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针对1984、1985年在国民经济超高速增长后出现的生产滑坡现象,开始探索有关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问题,开辟了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块新园地。一、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会产生商业危机、财政危机、工业危机和波及到整个国民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周期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周期波动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高教处潘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性波动特征伴随中国高等教育从1953年一1993年整整40年的发展进程,它表现出与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较强的同步性。本文试图就高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积极协调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利益矛盾的妥善处理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目标,调节利益矛盾可促进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有两个特点:一是较长时期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成倍扩张;二是经济增长时起时落,有时甚至大起大落,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宏观经济不稳定,这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经济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时至今日,人们对我国是否存在经济周期的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因此,还有必要作进一步讨论。本文拟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资料作一简略分析。 经济周期波动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扩张与经济收缩的相互交替,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循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我国现阶段,适应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首先要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像某些人鼓吹的实行经济多元化,搞几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应当承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不发达,而且很不平衡,现代化设备与落后工具同时存在,生产自动化、机械化与手工劳动同时存在,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状况,我国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即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适当发展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有利于增加社会产品,保证市场供应;有利于吸收社会游资,弥补生产资金之不足;有利于人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性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们党的执政领导地位;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持续不断前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而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周期波动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循环出现的上下波动现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根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投资的周期性发动是造成整个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总投资规模的控制,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可以减缓经济波动,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曾经出现过几次由于社会总需求膨胀造成的剧烈动荡。从1950年到198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9.2%,最高年份达32.2%(1958年),最低年份竟是-30.9%(1961年)。而且每当国民经济经过3-4年快速增长后,总会出现3-4年的增长放慢现象,呈现一种周期性。在这种周期波动中,人为的因素,如计划指导上的盲目冒进等,固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只是诱发高积累,高投资的外部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释国民经济时而扩张、时而收缩的内部机理。因此科学地阐明这种周期性,还应着眼于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着眼于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运动。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中生存资料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逐渐上升。随着消费结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原因、机制、结果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跨周期调节是国家从农业中长期发展的宏观视角,审慎评估农业经济周期间波动的合理性与异常性,以克服农业经济自身周期性波动、避免其诱发国民经济“超常规”连锁反应和系统性风险为调控目标,通过使用财政、货币、汇率等多元互补政策工具,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构建涵盖预测、预警、评价、监督、责任在内的治理结构和工作运行体系,对具有全局性、公共性、长期性的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稳健、科学和适度干预的调节机制。农业跨周期调节的重点领域包括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与市场秩序、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促进农业农村投融资稳定发展、保持农民就业与收入稳定增长以及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从协调顶层设计权威性与市场调节灵活性、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推进法治化建设、统筹国内大循环为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出发,可推动我国农业跨周期调节路径优化与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生产力欠发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满足具有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无发展的增长。新旧体制交替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新体制加剧了旧矛盾,体制不完善形成了新矛盾。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外部根源: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 邓小平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矛盾精髓、辩证法精髓的思想; 二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的思想; 三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六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矛盾的思想; 七是祖国统一和对外开放的理论; 八是辩证矛盾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综述,详细分析了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及波动状况。以增长率周期波动的"谷——谷"法来度量和划分,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四次周期性波动,且经济周期的特征逐渐向高谷底,低峰值,长扩张,短收缩转变,而近年来主动、适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该周期新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