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书赌茶"之雅趣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个考古学家,因收集文物常常入不敷出.李清照"夫唱妇随",给自己约法三章,"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省吃俭用,将点滴资金用于购买金石书画. 不仅如此,她还以自己的广博知识,协助丈夫辨识校勘,整集签题.晚上也不让闲过,定每夜的工作量"尽一烛为率",即燃完一支蜡烛后方才歇息.  相似文献   

2.
李宇瑛 《大观周刊》2012,(29):36-37
李清照(1084—11557),号易安居土,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也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她自少便有诗名.她的诗、词、散文均有非常高的成就。要数在词方面造诣最高。据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共47首.其中又以咏花词为最多.竟有35首写到花.而“花”“酒”又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4.
《宋史·李格非传》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有误。应为元丰年间宰相、文恭公王硅长女。而王眭四子仲岏之女嫁秦桧,故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姊妹。但李清照与秦桧夫妻关系冷漠,并曾遭到秦桧兄秦梓的攻(?)。即使在身陷诉讼、请托无门时,李清照宁肯求助干远亲綦崇礼,也不愿求助于秦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那么,作为媒体人,我们要注重新闻宣传“软实力”的提升。当今时代,信息共享,资讯发达。“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生产的反映和顺应时代潮流的产品,能有力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也是间接的物质产品。可以说,新闻宣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了“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二战离我们虽已远去近半个世纪,但那纷纭的战火硝烟和几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仍常使人们“往事心惊泪欲潸”。环顾今日之世界,和平、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善良的人们更应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7.
蒋百里担任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他在就职训话中发誓:“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明责任。”  相似文献   

8.
鼠年赏鼠联     
李清照和丈夫一次参加青州乌老寿星的寿宴。席间撰就一联:“龟方姓乌,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老鼠亦称老,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鼠姑”.牡丹的别称)此联立意精巧,幽默风趣,既祝福长寿.又表现寿主品行高尚,且巧嵌“乌老”二字。  相似文献   

9.
虽苦亦风流     
大家都知道干新闻苦,我以为基层通讯员要更苦一些。 他们为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及身边发生的新闻事实及时地报道给广大受众,往往要比专业新闻工作者吃更多的苦,比和他们的同事们耐更多的心烦才行。 他们只有在干完和别人同等工作或劳动量的前提下,才可能去工厂、机关、学校、农村采访,来去匆匆,既要受劳力之苦,又要忍“名不正、言不顺”的“白眼”之气;“为求一字稳,耐得半霄寒”,为写一篇象样的稿子,他们没时间去舞  相似文献   

10.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相似文献   

11.
《千杯不醉》从主题和风格上或许不足一评一论。按导演尔冬升的话来说,“它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部商业电影,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又值得一笑一说。作为一部港产喜剧.不夸张不造作.世故中自有天真在.已是难能可贵。尔冬升从来都是“文艺腔”十足.这个自认是“票房毒药”的少产导演.在香港影市萧条时却越拍越忙.从《忘不了》到《旺角黑夜》,再到《早熟》.成为除刘伟强、  相似文献   

12.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44):28-28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是香气远闻之意。而能产生这些美好的气味之物,尤其是专门用来制造香的原料也被称为香,如:沉香,龙脑香,迷迭香等。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3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其实那位档案朋友才40来岁,然我却还比他大几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至情之作《神雕侠侣》内地版终于被张纪中改编拍摄完成,今年3月初举行首播新闻发布会,即将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剧中女主角小龙女的扮演者刘亦菲也成为华语艺坛最值得期待的一颗新星。一部《金粉世家》让我们记住了这张崭新的青春面孔——刘亦菲。而《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似乎更把我们对刘亦菲的印象定格为清冷艳绝,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在刘亦菲清新可人的美丽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独立自信而又活力四射的少女之心,如同灿烂明亮的夏日阳  相似文献   

15.
世传李清照有一篇佚文<祭湖州文>仅存的"残句":"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此当为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撰写的挽联,而并非祭文残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标题,从讲爱情的“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一词中化出,窃以为用来作谈论作者与编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不牵强。以爱情论编著者之间的关系,大概起之唐代:唐之前的《列子·汤问》的“高山流水”则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典故,衍化为“知音”的美谈,而泛化的“知音”在现代又融入了“爱”的内容,表现蔡锷将军与小风仙的情感、理性共鸣的电影《知音》即是一例。其实,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开两者于一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清照不予置评,颇令后人不解。《人间词话》论及词学问题广泛,涉及词人众多,而鉴于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无论或褒或贬,似乎都应该被纳入《人间词话》加以评论。李清照之被王国维忽略,其间应有值得探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宋人喜品茶,徽宗更留有《大观茶论》,其中谈到茶的品格和功用:“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赵佶《大观茶论·序》)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饮茶是相当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诗人流沙河在77期《随笔》发《尴尬二十四》一文,记写文革中啼笑皆非的往事,读来倍觉解颐。联想编辑行当,也常有尴尬事。仿其作以记为人作嫁中的尴尬若干。●每日读稿编稿看校样,白纸黑字日日扫描,天长日久眼部常处于疲劳状,有时一张校样审读两三遍,自以为万无一失,不料出版方半日,电话“责问”即到。诸如湖南成了“湘南”,“石化”成了“化石”,更有出手不凡某报的“土产出口”成了“土匪出口”。实在骇人听闻。●偶编文摘版,精心挑选,择一满意稿,配图插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想对新闻界背离职业道德的一些不良倾向说几句话。但思路一直不甚明晰,总感到书不尽言,词不达意。近来,科技教育界把一些频频出现的学术道德沉伦的现象痛斥为“学术腐败”.业内仁人志士纷纷呼吁清除“学术腐败”,紧守学术领域这方净土,于是顿觉把新闻界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看作是“学术腐败”也不为过。现把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略作梳理,请君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