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先浅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低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和表现,然后分析造成这种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低自我价值感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后提出改变这种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低自我价值感现象的两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四川某职业学院79名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效能现状,以及部门中层干部对相应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效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院基层行政工作人员的自我觉察力、工作主动性较强;基层行政工作人员及部门领导对影响行政人员工作现状的因素有较大程度的共识;但在影响因素归因上存在差异,部门领导更多地将不利因素归因于个人能力,个人则更多地归因于外在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基层行政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并在个性方面扬长补短;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理顺并精简工作流程,组织并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薪酬和晋升激励机制,并逐步提高薪资待遇。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77):169-17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基层行政人员数量随之增加,工作负荷越来越重。通过调查可知,当前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对自身时间分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加班现象甚至已成为常态。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极易导致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从而逐渐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其身体健康,由此将影响到高校的管理质量、水平和效益,并最终将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本文结合高校基层行政人员工作实际情况,探究"时间荒"问题存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行政人员是学校管理队伍中的基层力量和支柱群体,是学校各项方针、政策与制度贯彻落实的执行者。行政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自身发展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本文就大学行政人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及自我发展提出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不仅对作为基层教育行政主体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发展区域教育事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组织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通过组织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从人员、技术和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研究,可以确立基层教育行政组织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革新教育行政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教育行政人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不仅对作为基层教育行政主体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发展区域教育事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组织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通过组织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某县教育行政部门从人员、技术和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研究,可以确立基层教育行政组织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革新教育行政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基层教育行政人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不断地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但在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中的社会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价值困惑,尤其是异化导致的与人类自身终极关怀的疏远.通过哲学的视角,从价值困惑的表现、价值困惑的原因和价值困惑的哲学解答三方面,可以对价值困惑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形式上看,行政行为异化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引发的。而现实中制度只能对行政行为做出模糊的原则性要求,至于行政人员的具体行动则受他的自我价值观支配。米德认为由“主我”与“客我”的辩证统一关系组成了自我,当“主我”的私利追求与“客我”的公利实现共同组成行政人员的自我时,他就生成了混合性人格。对于社会其他职业而言,混合性人格中“主我”与“客我”的对立对职责的实现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行政人员职业的特殊性,“主我”与“客我”的冲突则是导致行政行为失范的本质原因。因此,统一行政人员的“主我”与“客我”认知,把道德价值的内容充分吸纳到制度中,在德制中重塑行政人员的自律性人格,才能从根本上规避行政行为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基层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及其内涵,并从学校、基层行政人员个人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有关高校教职工职业认同的研究更倾向于教师和辅导员群体,而对行政人员尤其是基层行政人员这一庞大群体的研究甚少。文章指出了职业认同对于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认同水平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认同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析高校教学秘书如何保持工作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学秘书由于职业要求与自我理想的矛盾、付出与回报的困惑、从业意义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干扰,使得工作激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引导教学秘书重塑职业的价值,重建对工作意义的认知,认清自己所面临环境和局面,规划出一种富有激情的职业生涯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行政人员的自我发展与岗位合理设置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实现高校行政人员的自我发展与岗位合理设置,作者从新形势下完善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发展与岗位设置工作的意义入手,对新形势下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发展与岗位设置的原则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以激励理论为视角探究了新形势下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发展与岗位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党对高校的领导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原则性;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目的性;高教管理的运作机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依附性;同级行政组织负责人的类型特征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灵活性;高校知识分子为主体、多利益并存的现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对此,基层党组织领导在决策前要为行政把握方向,出谋划策;决策时要为行政排除干扰,撑腰鼓劲;决策后要给行政拾遗补缺,排忧解难;有失误时要替行政遮风挡雨,共同反省;有成绩时要帮助行政总结经验,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治理行动的效力取决于制度政策的执行。处于科层制金字塔底端的大学基层行政人员,在大学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基础性服务和管理的治理之责,是政策执行的末梢者、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和空间秩序的维护者。大学基层行政人员在大学场域中遭遇着与“他者”的冲突,引发独特的行为逻辑,陷入部门主义逻辑、文化差异、时间差序和另类弱者等面向困境。纾解大学基层行政人员的职业困境,可以从有效治理、流程再造、职业关怀、公共精神等维度进行反思和探寻。  相似文献   

16.
学习者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困境与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重大创新。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其意义远不止于获得各类新型"X"证书,更在于学生能提升自我价值认知、增强自我角色认同感、注重自我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实施推进,存在学生对新型"X"证书不确定性的认知困惑、学生参与1+X书证衔接和融通实践困难以及学生对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迷惘等问题。因此,从学习者视角出发,试点院校要建立专业级"X"证书选择和培训指导体系,创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1+X书证衔接和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1+X证书制度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老年教育发展中,尤其是基层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与深入,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探其缘由,主要有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统一管理及服务人员自身执业能力限制等因素。要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全民重视老年教育;其次,亟需立法保障、政策支持和领导重视,同时要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基层性和特殊性,适当提高人员工作待遇和自身素养;再次,应当根据老年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行教学内容规划和改革,以构建一种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高校的不断创新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新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行政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工作量不断增多,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行政人员工作压力也日益凸显。为更好地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建设、提升高校行政服务质量,提升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非常有必要。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应用于高行政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各高等学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大幅增多,院系基层行政人员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现今大部分高校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忽视院系基层行政人员的培养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总结了高校院系基层行政人员的普遍生存现状,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改善现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行政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行政道德是调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同行政对象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行政道德表现在自然人身上,就是指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即行政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不同于社会普遍要求的一般个人道德,它是基于个体所从事的特殊岗位(多指公务员)和履行的特殊职责(行政管理)而必须具备的特殊道德要求。它不同于法律义务,但它同样是行政人员必须遵循的一种道德责任或道德义务。它不通过强制手段保证执行,而主要通过社会舆论、群众评价、自我内心信念的评价来实现对自我的道德约束。当前行政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