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多数读者都知道,基因控制着我们的身体的主要特征,但事实上,基因对我们的掌控远比这全面和深刻。除了控制着我们"有形"的身体,基因还控制着我们的像说话和直立行走这样一些"无形"的能力。一句话,我们称之为人的一切,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为什么会说话——语言基因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唯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它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前年发现这个基因,现在,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  相似文献   

3.
第二讲知识基因的类型 知识,作为一个巨大的发达演化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知识基因和知识变异体(预备知识基因)构成的.这些知识基因按其功能可分为五大类:客体基因、关系基因、方法基因、范式基因和学科基因.前三者为单基因,后两者为复合基因.这五类基因分别以概念、观念、判断等形态表示.  相似文献   

4.
<正>"漂亮、乖巧、听话,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你叫她朝东她不朝西,洗衣做饭还不发脾气,不需要车子房子,永远年轻不会改嫁——我想要这样的老婆!"这是一位宅男发在网上的"我的机器人老婆"。是的,这样的老婆,只有机器人可以胜任。英国人工智能专家大卫·利维甚至大胆预测,到2050年左右,机  相似文献   

5.
知识基因探索(一):第一讲 知识基因的涵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一讲知识基因的涵义及其特征 1知识基因的基本涵义 何谓知识基因?这一新概念是近十几年才提出的.在此之前,有些科学家已经意识到,科学学科具有层次结构,它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组成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完整的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三者所构成的."[1]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批判性借鉴现有商业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基因缺陷’论",认为"企业基因"在商业模式中发挥着根基的作用,是除"顾客"外另一个商业模式核心要素,现有的商业模式研究成果存在"基因缺陷"。在此逻辑导向下,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基因要素进行了实证甄别,对商业模式的功能层次和要素体系进行了"基因改良"式重构,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诊断体系及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飞速发展的基因科技,已将我们带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伴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迅猛发展,营养学的研究转向了研究营养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即营养基因组学.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基因不同,某种特定的食物不见得对每个人有相同的"好处"或"坏处".要决定健康,关键要看基因和营养二者的相互作用.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可以快速检测出mRNA水平的高通量基因表达谱,研究者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营养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帮助指导人们根据自己的"基因要求",合理的搭配营养,实现营养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近年来部分中药材资源短缺、品质退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计划从生物基因着手,应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开发新产品。按照人的意愿,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的细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文化》2011,(4):14-14
有共同爱好的人更易结为朋友,实际上,这与我们的基因类型有关。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基因能够影响择友。此外,朋友之间也可能具备同一基因的不同类型,而这正是“人以群分”和“异性相吸”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芬兰的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现4个2型糖尿病基因,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该年度10大医学突破之一。固然,这一医学突破值得人们关注,但是,也许人们更应当关注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复杂性以及未来糖尿病的防治。而筛选糖尿病易感基因只是防治这一疾病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10,(3):14-15
<正>来自母亲的遗传更好吗?冰岛研究人员称,一种基因给身体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答案或许取决于它来自母方还是父方。冰岛著名生物公司"基因解码"的研究团队发现了5种与疾病相关基因的变异,这些基因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取决于它们来自父亲还是母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基因的深入认识,各种基因技术被运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的基因信息数据。如何规范基因信息资源,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这便对基因领域提出了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3,(11):23-23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破译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新的编码基因,从而在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是由解放军第302医院研究取得的。他们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2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改写了医学界25年来认为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只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历史。有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认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探索,而且将大大推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防…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很多病菌可以抑制甚至破坏人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一些病菌窃取了他们主人体内一些关键性的防御基因,从而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德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基因家族中,a2m基因是合成血液蛋白质的重要物质,这种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动物中。它们有共同的作用,即保卫有机体,抵抗病菌的攻击。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一个研究小组在病菌体内也观察到了这种基因。他们因此认为,病菌从多细胞性的有机体中窃取了a2m基因。此后,它们用获得的基因作“武器”,保护自己免受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生活》2009,(11):11-11
你的孩子将会成为何种天才?据说花几千元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得出答案。尽管遗传学专家对"天赋基因"的存在提出质疑,提供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商业公司仍强调这可以为儿童个性化教育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争论尚未得到科学的结果,市场却已形成。正在售卖的到底是高科技,还是安慰剂?  相似文献   

16.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B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B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基因保护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基因的法律保护应从基因资源和基因技术两方面入手,对于基因技术的法律保护问题,我们认为不应拘泥于现有的专利法保护,而应分设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基因专有权,保护基因资源,以避免西方保护模式对我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王岩 《科教文汇》2008,(23):208-208
加强基因保护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基因的法律保护应从基因资源和基因技术两方面入手,对于基因技术的法律保护问题,我们认为不应拘泥于现有的专利法保护,而应分设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基因专有权,保护基因资源,以避免西方保护模式对我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0,(12):46-46
如果你有一位朋友从来都不请客,甚至都很少愿意AA制,那么你也不必太生气,因为这很可能与他的基因有关系。日前,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吝啬基因",这或许可以从遗传学角度解释小气鬼们为什么把钱包捂得这么严实。  相似文献   

20.
杨欣 《百科知识》2014,(9):18-21
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仍继续开展的,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其实,这只是表面理由。深层的原因在于,基因测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使用上的乱象。基因测序只是基因检测的方法之一,又称基因谱测序,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