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四川成都课改区)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自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东坡一生与"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诗歌中"舟"是一个值得注意、研究的意象。文章对东坡诗歌中"舟"的出现频次作了一个统计,并具体论述了"舟"意象与东坡诗人心灵的关系。"舟"不仅带给他生命的催促感,更多时候是安顿了他孤寂的心灵;"舟"又与"归"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东坡渴望着"归耕""遁去"或者"归隐","舟"就是这些心灵渴求的载体,因此其诗歌中"舟"意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舟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而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内容丰富,有漂泊之舟、离情之舟、超俗之舟、仕宦之舟、乘兴之舟等等.而舟船意象在诗人笔下更是表现手法各异,焕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舟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对飘泊的感叹。舟联系着诗人的失落和遇合,是诗人止泊心灵的场所。本通过对主这一意象的分析,展示了李白丰富多采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诗歌隐喻中的意象是构筑诗歌殿堂的基本材料,但意象不是全模仿,而是在创造。舟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之一,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蕴,从李白对人生自由的追求,人生的遇合与失落,人生漂泊悲叹与漂泊心灵的安顿四种舟的意象来解读李白丰富多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中,舟是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些舟大致可分为为四类,即劳作之舟,游玩之舟,送别之舟和隐逸之舟。这些点缀山水画的小舟蕴含着深厚的情思与传统的美好思想。  相似文献   

7.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8.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从来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伟大的唐代诗人李白少有大志,青年时期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首五律,就是他初次离开从小生活的四川,到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游历,行至湖北荆门外赠给送别友人之作。李白时年26岁。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十九页注“荆门”曰:“就是现在湖北省宜昌市的虎牙滩。”此注有误,“荆门”不是“虎牙滩”。据宜都县志和宜昌地区简志载:荆门,位于宜都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江南岸,此处有十二座形如馒头的山峰排在江边,其主峰荆门山,绝顶有石横跨两壁如桥,谓之“仙人桥”此山上合下开、酷似大门,谓之“荆门”,又称“荆门城”。至今水流湍急,山色秀丽,可与巫山媲美,俗云,“上有巫山十二峰,下有荆门十二碚。”虎牙山:位于长江北岸,与南岸荆门山相对峙,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因崖上天生黄白花纹,形如虎牙,故名。山下水急浪恶,露石如磨,名曰虎牙滩。荆门为大江绝险处_,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诗歌中的舟船意象在反映生活内容上以行旅和娱乐为主要特色:水行当中,诗人对舟船上的生活做了更实际、细致的展示;舟船娱乐方面的适心悦情,使其笔调显得通俗细致、适性灵动。在透显的精神内涵上,着意运用的虚舟意象成为诗人中隐处世的典型指称。  相似文献   

11.
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执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歌是这样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老师首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在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2.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象集群的出现既有对前人意象的承继,也与其儒释道交融的思想密切相关,是其哲学思辨下美学意蕴的生动体现,融哲思与诗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一剪梅》是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但其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颇多疑义,令人费解,历来研究者的评注也各执一词。"兰舟"是"船"还是"床"?"轻解罗裳"与"独上兰舟"间是何关联?读者应该怎样面对和理解诗词中这样的问题?该文试图从古诗词的阅读方法、文本意象等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谢艳杰 《文教资料》2011,(36):36-38
南宋初期词人程垓的《书舟词》在继承词家正宗“婉约派”本色的同时,也显示出其自身独特的风格面貌。词人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思感伤谱于词作.有意识地选用了诸多特定的意象,构成了四季轮替中的独特之美,使《书舟词》表现出勃勃生机和感人魅力。本文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简论《书舟词》与四季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15.
卢溪别人     
P一6n zh6ux一6ngb色i加习0n扁、U一古1zh沼侧UJ们」d刘入溪水随君x ing d6o厂ng men行到荆门m6 JIOng 90 yu色莫将孤月向 J匕shdng上舟}i自流。SOn XIOyu6n猿三峡ChOU秋砂L与、0【注释】 i卢溪:即武陵溪,在今湖南省沪溪县。‘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味三峡:即今长江三峡。【诗意】 驾着一叶扁舟,停泊在武陵溪口。溪水伴随着先生的船,坑蜒着向北流。船行驶到荆门山下,经过三峡滩头时,山高滩险、月暗猿啼。你可不要因此而伤感我们的别离啊! (崇林)卢溪别人@王昌龄!唐…  相似文献   

16.
《舟行纪》可视为智性与激情并行的现代“学堂叙述”,它通过同济之人、之物、之事的历史追溯,建构起了独异丰腴的传主——“同济大学”形象;并依靠主体意象“舟”的创造、流动与贯穿,发掘了同济大学深厚的文化精神底蕴;而对现代叙事诗类型的创造性转化和“象形诗”的探索,又为诗传带来了别致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7.
一、意象的并置几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意象并列展现在同一首词中,即谓之意象的并置。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词人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和亡国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词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视域这一角度,解读汉字"舟"与中国舟船文化。首先从汉字的构形、造字理据出发,对"舟"部字群中的代表汉字进行了分析,这些汉字有的是表示船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是表示某种船只的类型,有的则与船只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从其成字的时代顺序、字义的逐步扩展,可以看出中国造船技术、船只种类与功能等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其次,在"舟"的物质基础上衍生出许多属于精神层面的语言文化现象,如成语、俗语、古代诗词意象等,从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超然物外的道家精神、多元化的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舟"字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刘思宇 《文教资料》2014,(36):12-13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歌的两座丰碑,在《渡荆门送别》与《旅夜书怀》两首诗中,诗人选择了相似的意象来表达感情,成就了各自的千古名句。但细细品来,诗中又各自饱含深意,同时还折射出了两位诗人所处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讳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