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臣 《学语文》2012,(6):41-42
楼,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开始是出于军事目的,后来成为风景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故文人墨客经常登楼一游,或登楼望远抒思乡怀人之情;或居高感怀发家国身世之慨;或高楼送行伤离人惜别之意……因此,登楼赋愁便成为古代诗人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古之诗人登楼所赋之愁因其处境不同而种类繁多,这里简述几例:  相似文献   

2.
浩荡洞庭水,巍峨岳阳楼。湖水涵楼,益显大气;楼上瞰湖,更见壮观。登楼远眺,那道极富魅力的风景便会映入眼帘:“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代多少“迁  相似文献   

3.
迷恋生活     
生活中曾经迷恋过什么吗?大海?花朵?山峦?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中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来,反而俗了。“有两种方法能使世界更大:一是登山远眺,二是闭目沉思。”它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来,世界不是语言描绘得大的,想必人也同理。  相似文献   

4.
<正>那年,离开家乡到小城求学。在小城里,最喜欢的时间段是黎明前、黄昏后。小城是喧嚣的,且不说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只说那满城的工厂发出的嘈杂的机器声亦足以让人叹息。于是,寻找一片宁静几乎成了小城所有人的追求。而我这个非城市人对静谧的追求则更多几分。黎明前是一天的开始,一切繁忙与喧嚣尚未开始,天地处于一片宁静中;黄昏后则是一天之末尾,川流不息的行人,车马渐渐散去,工厂开始下班,城市慢慢恢复宁静。于是,人们便喜欢在这黎明前、黄昏后品味人生,感叹世事。曾记一日,夜方回宿,看表已近深夜。一个人行走在这夜空下  相似文献   

5.
父亲     
张清 《家长》2008,(6):40-40
故乡远,归无遐。久凭楼栏,远眺夕阳斜。忍问寂寥终为谁?无语应答,晚景伴泪下。聊作一曲寄乡思,心随流水到天涯……  相似文献   

6.
墨韵     
早自习的时候,检查完学生的周记和背诵,站在四楼的走廊上,临窗远眺,景色依然。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550年,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南意大利小城克罗托内的一座空旷的大屋子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场面激烈的争论。站在屋子中间的,是一位中年智者,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青年学人。这位中年智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年轻人是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引起他们争论的便是以毕达哥拉斯的姓氏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勾股定理”——“A~2 B~2=C~2”。因为他们发现,只有A和B是一些特  相似文献   

8.
把学生导人课文描绘的情景之中,教学便会生动活泼,学生便会乐在其中。这是我教《海滨小城》的一点体会。如何导人情境呢?我设计的教法是三步走:诵读课文一观赏插图——想象复述。  相似文献   

9.
新的拐杖     
在小城的一角,住着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因为行动不便,又无拐杖相助,所以人们很少能见得到她。春:走进老奶奶的小屋,便闻到一股旧木家具发出的朽味。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木床,几件简陋的生活用具,便是老奶奶家的所有。墙的角落布满了蜘蛛网,地面覆了一层灰。惟独  相似文献   

10.
恋上一座城     
正每年暑假,我常常住在"锡都"个旧。小城里暖风习习,夏日充满了懒洋洋的气息。清早,我总喜欢穿梭于农贸市场,看着路两边的小贩的笑脸,迎接新的一天。周末,我就背上双肩包,登上老阴山.俯瞰群山环绕着的繁华小城,远眺晶莹剔透的金湖那闪烁的耀眼光芒。远处那街道上的车水马龙.仿佛藏着我对这座城市深深  相似文献   

11.
春分     
张岑 《少年读者》2008,(4):32-33
轻轻地,我踏人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悲喜过客,唱不尽凭楼远眺的长歌;黑暗正义,道不完兵戈相见的故事。“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历史,你看似无情的挥挥点点,恰似这日月春分时节,映射出一个个时代,一位位诗人,一段段不老的曾经。  相似文献   

12.
美国洛杉矶辖内贝尔市是个只有4万人口的小城,居民人均收入勉强达到全美人均收入的一半,有不少人靠拾荒度日。53岁的妇女简·艾丽斯便是这一贫困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十八岁的年龄,阳光照在脸上便是暖融融的,生活里面的晴朗天气居多,但是也免不了阴雨天。懵懂与冲动、青春与压力、叛逆与遵从,诸多元素混乱交叉着相互反应……我念的重点高中位于一个封闭的小城,她好比一位古朴、憨厚而又一如既往拒绝和外界有任何来往的女士,她的子民们的性格也大都颇为矜持而敏感。当班上冒出了几对秘密“情侣”,尤其是被人看到他们私底下手拉手的时候,黑面老班便要请他们一起到办公室“谈谈”了。  相似文献   

14.
打个比方,作文就像造一幢高楼,中心思想便是它的设计图纸,词语句子是它的砖瓦水泥,而文章的层次就是那幢高楼的一个一个层面--一楼、二楼、三楼……要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个人结合所成的。改造个人便改造了社会,改造了社会便也改造了个人。寻常人以为办学是一事,改造社会又是一事,他们说:“办学已经够忙了,还有余力去改造社会吗?”他们不知道学校办的得法便是改造社会,没有  相似文献   

16.
巧用挂图     
我们在同心县城一小听了从北京请来的佟老师讲《海滨小城》,深得教益。 一进教室就见到醒目而又整齐的板书“海滨小城”和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解题时老师指着挂图说,大海与陆地相接处的小城,便是海滨小城。在讲“浩瀚”一词时,他手指挂图上的大海,只见海水茫茫,波涛翻滚,还有棕色的机帆船,银灰色的军舰,飞翔的海鸥。佟老师说:整个大海的这种无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故乡,位于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地地道道的北方小城。这小城名开鲁,我在其间度过了六年小学生活,换言之,我的金色童年是在小城的怀抱里度过的。小城太小,太小便不起眼、便无故事。然而在一个孩子眼里,这已是一方大世界,这世界足够他奔驰、借鉴、想象和模仿的了。所以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所以说,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今年夏天,我回到故乡,带上了六岁的小女儿。故乡的夏天已阔  相似文献   

18.
浩荡洞庭水,巍峨岳阳楼。湖水涵楼,益显大气:楼上瞰湖,更见壮观。登楼远眺,那道极富魅力的风景便会映入眼帘:“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代多少“迁客骚人”会聚于此,挥毫泼墨,题诗作文,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其中唐人的三首五言律诗,传诵尤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阳台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反复出现。阳台与张爱玲作创作的关系在于:它培养了张爱玲独特的观察视角——俯视和远眺。由于俯视,站在阳台上构思的作品便具有了一种对人性的洞悉和达观,因而也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远眺的视角造成了张爱玲对世俗的态度,即“就而不从,于其中但隔其外”。  相似文献   

20.
老屋     
已经四五年没有回过老屋。也难怪,搬来城南后,升入中学,便难有时间再去重访,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不忍见儿时的乐园面目全非的样子,偶然听见父母说起老屋旁又建起了大饭店,围墙外的鱼塘被填满,心里多少会有点感慨。老屋位于珍珠市场旁一个居民小区内,从一条菜市小巷内穿过,便到了小区。小区旁是四亩鱼塘,站在阳台上便能尽收眼底,大雨倾盆而下,雷声轰隆时,雨柱似乎将天水连接起来,蔚为壮观。老屋因为在五楼,夏天便格外炎热。2000年空调还属于奢侈品,而不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