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我国稀土材料与化学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稀土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被学生称作“亲密战友”.他是同行心目中真正的大家。在学术界中认为.他与稀土是一体的.他总是与稀土纠缠在一起。 苏锵.这位有意无意总是想把自己隐藏在普通人当中,一生追求科学真理.以为国奉献为真正乐趣.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他的品德风范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2.
“他在学术上寻突破,成为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相互促进的拓荒者;他在管理中闯新路.是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倡导人;上万个日夜.无数滴汗水.他的人生在系统科学这条科研之路上不断升华。”这是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活动组委会给予陈潮填教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他以锡材加工为战场.吹响了科技创新的集结号。他把握时代脉搏.促进了电子材料的发展。在他一系列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国科学人的坚定与执着。”2011年6月10日.科学中国人第九届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杜长华教授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名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三尺讲台.他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真情.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屡获嘉奖,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他丝毫没有官架子.笑容满面.平易近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老马”。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马建泰。  相似文献   

5.
赵九章小传     
《今日科苑》2017,(4):39-40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的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他先后创立了不少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并开辟了许多新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彩人生     
姜莹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9):112-113
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依旧精神矍铄:他,是一位奋斗在动力学领域的科研人.一生都在追逐”科学”这一有着永恒魅力的话题:他.是一位老师.传道授业.始终坚信教学第一线是自己将科研精神传承下去的地方。他,就是高蜜,一位为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及人才培养、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力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10,(3):34-35
电影《阿凡达》的导演是好 莱坞的詹姆斯·卡梅隆.实际上.卡梅隆还是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顾问.曾参与研究用于火星探测任务的照相机,他对待科学的态度素来严谨。《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先进技术场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8.
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求美.美不离真。科学的严谨.学者的风骨.文人的情怀.在他——徐兆峰的身上.碰撞交融,凝聚成一道目眩的光华.绽放在他如歌的人生中。  相似文献   

9.
向真理鞠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冯.卡门教授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科学大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的时候,冯·卡门就是他的导师。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14,(8):F0004-F0004
Charland是一位知名摄影师,他最擅长将看不见的科学原理变成艺术。在新作品《回归灯光》中.他将基本的科学实验转变为一系列长曝光的照片.让实验看上去更有趣。  相似文献   

11.
胡人 《科学中国人》2009,(3):120-123
开拓者的足迹是历史前进的起点,奋斗者的肩头是科学登高的阶梯。凡是世间立功建业者,都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无论命运对他如何.他都可以从容的面对。金士尧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宠辱不惊这四个字是不足于形容金士尧教授的.因为他除了宠辱不惊外还有满腔热血.拥有那种一怒山河动的气势。他隐藏了自己创业时那份痛苦和孤独.然而当需要时.那种气势随时都可以释放出来.因为那种力量是铭刻在骨子里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生物化学是高深莫测的.甚至是枯燥的。但是在他的眼中.却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科学和艺术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适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无数大师执着地攀登.只为领略到顶峰上科学与艺术交汇所生的无限江山。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当荣誉光环笼罩在赵淑权身上时.谁也不曾想.他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退休返聘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思维的乐趣     
谈到思想的乐趣.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遭遇.我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但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  相似文献   

15.
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花更多时间在田间;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关心庄稼地里棉花的长势: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兴奋于丰收的喜悦。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袁有禄,也是前不久被评为2011年科学中国人杂志农业领域的年度人物——一位献身于棉花生产的“护花使者”。  相似文献   

16.
金莹莹 《科学中国人》2011,(9):44-49,82
与华罗庚为邻从科学救国之路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江南雄镇南浔.有一户人家人丁兴旺、儿女满堂。这是一个有五个女儿和五个儿子的大家庭.排行老七的男孩于1933年5月13日出生.因为他在哥哥去世不久后出生,父母尤其期待他能健康成长.于是在他名字中加了一个“虎”字,但这一加.却使“老虎”的外号伴随了他一生。他,就是中国热能工程专家林宗虎。  相似文献   

17.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有天下文枢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从古迄今多出才智卓越人士,尽逞风流。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京卡迪奥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杭渤.亦是当之无愧。他是一个从事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专家.他是一个希望将科学转化成应用技术并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8.
歪笔 《知识窗》2010,(10):23-23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中奥斯特瓦尔德被称作“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他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  相似文献   

19.
文理交融 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2日.我在“北大论坛”上做了一次发言——”天人合一,文理互补”,引起了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吴全德院士的注意.他枉驾寒舍,告诉我他完全赞成我的看法.并且送给了我他的新著——《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纳米科技与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我大喜过望。发表一种意见而能得到赞同.这也是知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焉能不大喜呢?  相似文献   

20.
郑庆民  蔡巧玉 《科学中国人》2009,(11):F0002-F0002,1-5
“二十余载,他完美实现从一名军人到一位大学教授的华丽转身;二十余载.他把为国奉献的满腔热忱,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化为培养莘莘学子的段殷情意。他是我国科技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