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2.
判断、选择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环节,在创造性活动中,判断和选择往往表现为直觉的评估和认定.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思维的监控结构作用于思维过程的表现,而数学观念则是思维监控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出推断、估计、自学以及对结论与推理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强。通过课堂、课外坚持的训练,学生在思维判断方面提高快,解题速度更迅速,学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判断、选择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环节,在创造性活动中,判断和选择往往表现为直觉的评估和认定.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思维的监控结构作用于思维过程的表现,而数学观念则是思维监控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对此想根据我们接触到的材料和经历过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一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数学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与判断能力和探索能力。前面二者已多论述,这里仅就后面二种能力举例作些分析。选择与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比较与分析,解题途径的选择与判断;对推理基础、推理过程和推理结果的正误的判断。比较与分析是大家所熟知的,不再赘述。对后面二点,我们进一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印琴红 《新高考》2011,(Z2):70-71
直觉猜想和判断往往是理性思维的先导,而直觉猜想和判断一般是建立在对问题的估算或估计之上的.因此,对数学问题的合理估算或估计,在引导思维、帮助发现数学问题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考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要求"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合理的估算或估计可以更快捷地解决问题.下面例析估算方法在解数学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春月 《湖南教育》2009,(12):42-43
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数学亦有数感.什么是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直觉猜想和判断往往是理性思维的先导,它是点燃理性思维的火花,也是数学联想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而直觉猜想和判断一般是建立在对问题的估算或估计之上的.因此,对数学问题的合理估算或估计,在引导思维、帮助发现数学问题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时候,估算或估计本身就是一种解题方法,比如对有些选择题,合理的估算或估计可以更快捷、更省力地解决问题,估算方法在解数学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做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如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有了这种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睛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数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集中表现为:对知识学习的充分感知,对数学思维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  相似文献   

13.
林钦 《辽宁教育》2013,(1):50-50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可知,数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统计思想就是用样本的某些特征去估计和推测总体的相应特征的数学思想.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正因为如此,统计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成为各省市中考的热点题型.其题型各异,并带有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计”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类新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就是表现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是进行判断、选择、推理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科的起点与开端,它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实践能力,教师应在概念探究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概念具有抽象性,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度对活动的质量有直接影响。针对已有的自主探究度水平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我国数学教育的目标和现实,构建了刻画数学探究活动自主度的水平体系:以完整的数学探究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五个环节作为维度,将每个维度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度水平分为四个等级,给出了各维度、各等级的师生表现作为判断探究活动自主度的依据。教师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应整体把握并恰当选择探究环节,优化探究任务,渐进式调整探究活动的自主度。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数感",2012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①理解数的意义;②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③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④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⑤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⑥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常人眼中的数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由此可见,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  相似文献   

20.
马云鹏 《江西教育》2001,(11):49-50
学习新课程标准 2.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标准>中对此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数感的具体体现是: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的综合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