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柯灵是现代散文名家,写这篇散文时,他才二十多岁,在这篇千字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希望避开当时的黑暗现实,远离尘嚣,寻找一个宁静美好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翻译家们对衡量翻泽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概括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散文是抒发作者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所以散文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还要“传递原作的思想感情”。张培基先生凭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和熟练驾驭,在翻译散文《巷》中力求做到内容忠实,译文通达顺畅,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感情,实属一篇佳译。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料库对译作进行比较研究是将审美评价和科学判断融为一体的翻译批评尝试。笔者借助自建语料库,用Wordsmith分析《匆匆》两篇译文的风格特征,研究发现,两篇译文在用词变化和句子复杂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用词难度上颇具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M·路易·达美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抒情诗人,生平不详。他这首抒情诗《蟋蟀》(翻译成汉文时被译成了散文形式,但仍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成功地模仿了拉封丹的寓言形式,让家庭的温馨重新浮现在法国诗歌海面上,引人驻足观看、深思。1857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脍炙人口,不愧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汉学家James凭借自己对中西两种文化,英汉两种语言的透彻理解以及他的本土语言优势,让人以另一种语言欣赏到了桃源世界的美。文章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方面对比赏析,得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准确把握是正确地对古文进行英译的重要条件,并意识到如何最大程度的对古文进行较为完关的英译,争取原文和译文最大限度的等值,翻译工作者更应从译入语读者的视角来思考文化内涵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孟琢 《小学语文》2014,(6):63-64
【作品赏析】《鹿柴》是一首简短精炼、意味悠长的写景诗,它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期的作品,通过写景来抒写心中的隐逸与安然。王维是唐代的一位奇人,他的文化生命力格外旺盛,既是诗人,也是书画家,还是一位深谙禅理的哲人。这种种的文化底色,在他的诗歌中得以凝聚、交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鹿柴》看似平淡短小,实有着深淳的审美意蕴与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余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代表诗有:《我思想》、《寒风中的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  相似文献   

9.
魏晋士人审美人格的确立,使主体能以独立、超然、自由的心态去把握、领悟自然美的真谛。本文把散见于《世说新语》各条的有关审美体验的零星材料梳理、整合为一个由虚静到感物再到物化的递深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生情境与文学情境密不可分。文学情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特定的或虚拟的人生情景和境地,它与人生情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体现出人生的精华。本文以台湾作家爱亚的小小说《回家》为样板,阐述了诉诸文学表达的人生情境。  相似文献   

11.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64-66,76
《西厢记》英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摆脱了戏曲语言结构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抒情部分采用了词体的形式,叙事部分采用了散文体的形式。在语言处理上,主要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英译本散文体的内容力争做到了基本内容、形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为了准确体现原作的生动性,译者绞尽脑汁,借助于英文的各种描述性语法来取代原文中过于冗长的并列句、复合句,生动地体现了原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德国翻译家莱斯提出翻译类型学理论,指出: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首要因素.文章运用她的这个理论来分析、欣赏朱纯深先生所翻译的<荷塘月色>.原文是一篇运用叠音词等诸多修辞手段的经典散文,朱先生的译文也采用各种手段再现了原文的种种美感.本研究证明,莱斯的类型学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4.
《葬花吟》是小说《红楼梦》中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于这首诗的英译,充分体现了其精湛的翻译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葬花吟》进行逐句的中英文赏析,尝试探寻汉诗英译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平行结构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饰手段之一,在分析英语平行结构的结构、特点时人们能欣赏到平行结构的无穷魅力,它能增强语势,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英语谚语的产生由来、语用修辞方式、思想性及诲人作用角度作一些概括和阐释,并就如何去认识它、欣赏它、接受它、运用甚至翻译它等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18.
诗歌欣赏具有三大美学价值:赋予生活激情;引发对生活的反思;启发心灵,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戴京倞 《时代教育》2009,(5):78-78,80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course and improve its efficiency,college English has been reformed in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last few years.It is proved English movies are valuable and rich resources for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based on its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ound the feasibility of English movie appreciation cla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ries to prove it should be actively applied to the college English as a modern teaching method.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定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原版影视作品赏析的可能性,探讨了对应的学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选取了合适的作品,牢牢把握看前、看中、看后三个环节,辅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