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语文的创新教育首先在于语文教育观念的创新,应该明了其人文性特点,以人为本;其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再次真正改革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导”的艺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学的个体性体验。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丛须适应新课程标准中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创新”为灵魂.在语文教学实践及“大语文教育”环境中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感情、发掘创新潜能、提升创新品格、塑造创新人格,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师素质,教材内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改革的着力点是转变教育观念,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禁锢。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建设和保卫国家的有用之才,在政治方面问题上的确需要把好政治关。目前的学校教育各种干挠太多;行政部门对学校干预太多。在各种干预下,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自主性地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教师转,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靠自己领悟,使学生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这才是教师的作用.读书是一种积累,书读多了必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所以读是根本.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一)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它能促进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求得知识,形成能力,并受到丰富的情感陶冶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而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二)激发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好语文、学会语文.在学习其它课程和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时,能主动迁移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进行主动地、创造性地阅读,这将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其它学科,学会终身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可以不要教师指导了.作为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善于把学习过程展现开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恰当运用教法和教学机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遵照江总书记的指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创新教育的几个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让学生学会创新应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和练习”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研究、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为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把学生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大舞台。通过争鸣辩论、日记接力、报刊剪摘、知识抢答、新语汇竞猜、难题征答、活动设计、一题多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知识创新人们运用母语读写听说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如何发挥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育身身如何创新,已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新世纪语文教育要不断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其次理论研究要创新,第三,教学实验也要创新;希望研究中辩证法多一步,视野宽一点,目光远一点,合作气氛浓一点,这样,我们前进的步伐才能快一点。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目标及课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1.人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便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也自然构成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来,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对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育学生主体的人文素质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新世纪的教育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基础之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育观念必须突破其一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变一味让学生死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等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去探索方法、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改变把学生束缚在课堂的小圈子中的做法,而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把学生引入内…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晗 《现代语文》2005,(9):43-44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明确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性,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解读其内涵,领悟其精神,有助于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当前语文界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对这些文章的教学就是作者、编者、教者、学生四方的心灵交汇,作者的情思,编者的意图,教者的激情,学生的感悟,在教与学中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相似文献   

19.
2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永恒主题和高职教育的本体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强化对高职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内容的职业人文教育,注重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与融会,在对高职生进行"何以为生"的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进行"如何而生"的人生理想教育,培养有思想、有判断力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公民和"全人",就成为高职教育越来越重大而又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