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公众的政策参与已从一般性参与的"存在感"向有效性参与的"获得感"转移,因此应以获得感理念为参照,从及时与有效两个层面丰富公共政策回应网络民意的意涵.这样既能激发真实的民意表达,又能保障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向度,还能确保公共政策有效实施.而只有做好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公众才能从政策参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  相似文献   

2.
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输入机制分为内输入和外输入,二者都离不开大众媒介的参与。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内输入过程表现为公布政府政策动议以获得民意支持和"民智"支持;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外输入过程表现为反映公众意见并促其成为政策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设置公共议程促其进入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3.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4.
谭笑 《东南传播》2012,(10):46-47
政府的公共政策传播贯穿于执政和行政过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实现方式,集中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是公心民意的感测渠道及核心价值体系的呈现机制。党的十七大强调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国策地位;2007年,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省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公民文化素质及公众参与政治的效能感不断提高,如何向社会公众全面深入解读及评价"两型社会"建设这一公共政策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设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向社会各界传播施政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笔者以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为例,试图从传播理念、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来分析政府的公共政策传播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许磊 《传媒》2017,(17)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本质是公共政策制定者针对社会转型问题,为调节社会价值矛盾、避免社会价值冲突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政策旨在为"公义"服务,公共政策满意度是衡量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及制定过程的意愿逐渐增强.但我国对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收集甄别能力不强,易对公共政策进行误读,并在"沉默的螺旋"的作用下被议程设置"反控"现象误导.从从业人员资质和出版内容来看,新媒体目前无法承担培养公民民主能力的重任.因此,传统纸媒应该承担培养公民民主能力的责任,通过构建理论战线来解读公共政策,深度回应公众的疑问,引导社会价值形成"公义",提升公共政策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公共政策智库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专家学者独揽向官方咨询机构与分散的网民并重.网民来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支持网络民意的理性与民智的科学性,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匿名性保障网络民意的真实性与民智的专业性,网络民意足以充当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本文通过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政策的出台过程发现,网络民意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决策者对于民意与民智的态度.本文认为,从政策问题建构到政策评估及反馈,网络“民间智库”全程充当咨询师和信息员;从常设民意平台到科学分析网络民意,决策者须主动利用和发挥“民间智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闻媒体在政策报道中需改进报道模式,以适时发声优化舆情态势,以权威解读排除受众困惑,以百姓视角满足受众"获得感",实现对"政策"舆情的最优化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使公众真正参与政治并受惠于政策。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介越来越多地介入公共政策过程,不同媒介的表现关系着其在构建民主政治文化中的功能问题。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了电视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对话,旨在探讨为何对话、谁来对话、对话什么、怎样对话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电视对话是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民意协商过程,对话主体的选择事关多元利益主体间的话语权分配,对话主题的媒体预设引导公众充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话者话语的均衡表达是电视对话的原则和效果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典型事例,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论证施放“决策气球”是有必要的。对此,新闻媒体应该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充分地运用“平衙”的报道策略,积极地、负责地参与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表达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方式,如推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创立公共政策议程以及进行政策反馈与促使政策调整等,并试构建作为公共政策主要制定者的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三种理想互动模型,以期实现网络时代政府与网民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韩韬  刘娟 《新闻世界》2009,(11):132-133
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输出的功能既关系到媒介功能发挥,又关系到政策运行效果。媒介的政策信息告知、政策宣传、传达政策执行中的民意等都是其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内容又是直接关系到政策运行顺利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谢炀  侯丽萍 《传媒》2021,(7):95-96
智媒时代,随着互联网对公众生活的全面渗透,在线化、云端化、海量化信息集成的互联网渠道成为公共政策传播的主要端口,并形成了公共政策网络传播的新特性.互联网传播的多元性、双向性、高交叉性等特点,一方面,带动多圈层发声、私域空间高频互动、虚拟空间意见领袖平民化,从而深刻影响了公众政策议题设置和公众舆情走向;另一方面,公众政策传播与大众接收存在错位,公众舆论对政策传播本意的偏差误解,这种集体选择也为监管带来隐忧.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公共政策传播的特征,试图为网络公共政策传播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杰 《青年记者》2017,(18):26-27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①近年来,社会群体利益日益多元化,公众的政策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对政府的公共政策提出不同诉求,甚至要求变革,形成了压力模式.②藉此压力,公众希望对政府产生不确定的、紧迫的危机效果,影响政策走向.网络舆论危机成为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与政府开展对话非常规而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从重视供给效率转向更重视公众诉求。文章首次将期望确认理论引入该领域,通过在辽宁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与感知绩效,以测度公众的获得感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期望到感知、到确认、再到获得感的过程路径。研究发现:公众期望与感知绩效之间存在差异,改善基础服务与服务保障类因素有助于提升公众获得感。政府应构建期望-供给型服务模式,推进服务保障,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为宗旨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而言,程序正义具有更突出的价值。而权力的隐蔽运行使决策程序陷入公众无从知晓的"黑箱"。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转化阶段的核心任务就在于打开决策"黑箱",让决策全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6.
倪坤 《大观周刊》2011,(28):66-66
媒体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体表现为在公共政策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促使决策程序因公众参和监督而趋于规范,使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因全程公开而最终获得公众的信任,增强其合法性和权威性.本文论述,了在媒体参与下社会问题如何形成,公共政策问题如何形成.公共政策制定等三个过程,表明媒体积极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加速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网民的参与,使公共政策传播由封闭、单向、垂直的组织传播转向开放、分散、多向的互动传播。网民参与政策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赋权,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保障,网民参与往往会质变为强制介入,网民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质疑、批判,改变了政策传播的路径,给政策传播带来议题设置权变更、决策成本加大、政府权威性降低、专家信任危机、政策信息异化等风险。规避网民强制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风险,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型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净化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同时还应规范专家评议制度,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双方良性互动显得至关重要。从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看,存在公众参与地域不均、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档案部门回应力度不够、微信公号吸引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档案宣传教育,转变档案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公号内容质量和拓宽互动形式等建议,以期提高双方互动效率,实现档案服务质量和档案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