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征,并以莆仙戏脸谱“张公”、戏神脸谱“田公元帅”为例,论证莆仙戏脸谱有受到莆仙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形象的影响,民间信仰活动也为莆仙戏戏班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概括总结了不同的脸谱艺术图案特征与图案折射出的源自生活的图案含义,进而以莆仙戏较为特色早期的“包拯”脸谱为例,比较分析莆仙戏“包拯”脸谱与其他剧种脸谱的差异性及成因。对莆仙戏脸谱图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莆仙戏脸谱文化和非遗莆仙戏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正>莆仙戏滥觞于南宋。形成于兴化地区,因用兴化方言演唱,原名“兴化戏”,后更名为“莆仙戏”。清朝莆田文人关陈漠在《闽中杂记》中记载:“兴化戏剧源于宋而盛于明。”南宋端平年间,莆田诗人刘克庄看到莆仙戏演出,曾赋诗描述当时的莆仙戏盛况:“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相似文献   

3.
莆仙戏生存的社会载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3,(3):102-106
指出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着重从莆仙地域特殊民俗节庆、佛道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三方面,论述它们是莆仙戏生存的三种重要社会载体。了解这些载体,可加深对莆仙戏的理解和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莆仙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百篇。魂断团圆后,笑移春草前。春风芳草碧,莺啼艳阳天。”这是1962年老舍先生在观看莆仙戏剧目《春草闯堂》后所做的诗。莆仙戏以莆仙方言演唱,流行于福建省莆田县、仙游县及其周边方言区,亦称“兴化戏”。它滥觞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历经九百多年而不衰,至今仍活跃于戏曲舞台上。它不仅代表了莆仙一带的文化艺术成就,也传承了宋元南戏的遗韵,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  相似文献   

5.
莆仙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剧,其源起可追溯至唐代,随后不断发展,吸取了宋元明清各朝多方戏曲的优秀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的结晶,具有极大的文化意义。如今,莆仙戏在多元化文艺形式的冲击下面临着传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将之纳入小学音乐课教学当中,使学生增强对莆仙戏的了解,培养热爱戏曲,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对于保护莆仙戏,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莆田学院学报》2017,(4):62-65
厘清木兰陂故事不同版本的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指出莆仙戏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4个版本的文本研读和对比分析,总结4个版本的文化内涵,探究莆仙戏版与其他故事版本叙事结构的差异性。认为相对于其他故事版本的单一叙事结构或循环叙事结构,莆仙戏版以多线连缀式的叙事结构将所有的情节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内容最完整、人物最集中,并展现了丰富的民俗镜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莆仙戏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莆仙戏的调研分析,指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反映科举文化价值取向;舞台艺术以兴化方言、乐舞为基础;演出活动以赛社演剧为主。揭示了莆仙戏剧种独具特色是莆仙历史传统观念和宗教民俗的长期熏陶和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莆仙戏是福建古剧种之一,因其古老的表演形态、丰富的剧目、细腻的表演艺术而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2006年,莆仙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福建省莆仙戏三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揭示莆仙戏生存现状,探讨当代社会语境中莆仙戏保护与承传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进校园,在校园内营造"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弘扬和传承莆仙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尽力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莆仙戏等地方美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作为音乐课程的实施者、参与者,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去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并把它作为音乐教学的补充内容。本文就如何让莆仙戏进入音乐课堂的几点做法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素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应通过研究莆仙戏唱腔的一般特征,对莆仙戏演喝中容易出现的弊病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就如何拓宽莆仙戏唱腔音域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莆仙戏生存现状及其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生存中所面临的矛盾,指出莆仙戏存在的草根式生存危机与困境,提出莆仙戏在重围中寻求突破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至今表演仍遗留些许古代戏曲说唱等风格,是珍贵的“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值得令人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14.
探索莆仙戏兰花指的源流;简述莆仙戏的兰花指与其他戏剧兰花指的形态差异,指出形异的时代因素、人文意义与设计价值。而莆仙戏的兰花指从取象到寄意,体现了莆仙地区人民肯定本我主位和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从潭边龙井宫妈祖香火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现状着手,探讨了妈祖香火与社会经济、庙会组织及莆仙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以古本莆仙戏《目连救母》和《吊丧》为例,归纳其中使用莆仙方言俗字的几种类型及用字歧异现象,并和梨园戏剧本俗字作比较,说明大量相同的俗字可作为莆仙戏与梨园戏以及莆田话与泉州话同源关系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艺苑奇葩——莆仙戏曲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文艺形式大量涌入,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地方戏曲已渐渐失去往日的热情,知音日渐减少。针对这种现象,立足于莆仙戏的剧本、唱腔音乐、舞台表演等方面,对莆仙戏音乐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于莆仙戏演员而言各种嗓音病变直接影响歌唱者的舞台表现,严重者甚至会终止演员的职业生涯。本文通过对发声器官以及对导致嗓音疾病原因、症状进行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音乐辅助疗法,以增强发声机能,从而达到莆仙戏演员的嗓音保健目的。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6,(6):86-91
为了解莆仙戏生存和发展现状,以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鲸山村虎踞亭的神庙戏台为调查主体,分析剧团与演员、演出剧目、运营方式、观众情况和演出习俗这五个方面的关系,探讨莆仙戏在这个新阶段发展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