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书作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术作品,在出版国际化的趋势下有着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皮书国际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变化的优秀皮书走出国门,向各国读者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谢曙光  吴丹 《出版广角》2016,(13):20-23
皮书作为一种连续性出版物,在不到2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一个在中国乃至国际发挥独特影响力的出版形态。皮书既可以是国情研究中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仪、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资料集成库,也可以为政策制定、评估、调整提供智力基础,为社会公众在海量信息时代获取有效信息提供过滤器。作为一种智库产品,皮书旨在成为中国学术、中国智库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具,皮书平台将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皮书作为一种具有鲜明话语特征并被国际社会关注和接受的智库报告,在政府决策、智库思想交流、社会推广、媒体转化、引导舆论、传递中国话语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其“专业”“前沿”“连续”“数据”“传播”等特征,已经成为关于“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话语平台之一.皮书研创出版通过构建智库话语平台,为促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中国发展经验,为提升中国在学术上的对外话语权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图书的评价因其学科及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差异性造成评价对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从而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应用性研究成果皮书的内容评价为案例,对皮书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可依据学术图书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评价、对专家的信度进行实证评估、学术出版社可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静 《今传媒》2022,30(1):86-88
皮书是一种出版形态、一个出版品牌,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止2018年,其出版品种已达441种,1997-2018年间,出版次数最多的皮书已连续出版22年。但是,连续出版三年及以下的皮书仍占比较大,因此,如何使皮书规范、高质量地连续出版,给作者和出版社及相关编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编辑的视角出发,可以通过牢记出版法律法规、吃透皮书出版规范、参加皮书年会或高级研修班、研读优秀皮书等方式提升编辑皮书的能力,在拓展新皮书、催化不成熟皮书、助力成熟皮书提升质量、宣传优秀皮书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使命,为推动中国学术发展创新、促进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文献出版社以专业学术出版的坚持与执着,着力构建国内高端先进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弘扬我国文化事业,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人文科学知识。这是一位兢兢业业,致力于文化出版研究的工作者,在出版行业工作30余年,策划编辑4000多种图书选题,责编书稿约5000万字,撰写论著数十篇(部)100多万字。他无怨无悔地将青春与才智奉献给中国出版业,岁月沉淀的智慧和饱满的工作热忱使他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被誉为“中国皮书出版第一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寿光社长,聆听他的学术出版工作情怀以及他与中国出版业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7.
皮书数据库是以皮书品牌图书资源为基础全力打造的数据库产品,也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探索尝试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皮书数据库以品牌资源、产品优质深得业界和用户认可,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网络出版物”奖,在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也多次获得“数字出版·知名品牌”奖项,更是实现多年持续盈利。2014年6月13日,新版皮书数据库发布会召开,标志着皮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回顾皮书数据库的建设历程,梳理新版皮书数据库的建设思路与重点,总结皮书数据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召开皮书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正式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国刚等17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第一届年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1960年代初,我国以"外国政治学术书籍"的总名称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内部发行"图书,其中一部分内容特别敏感的图书出版时使用了统一的灰色、黄色纸作封面,此外再没有其他装饰,被称为"灰皮书""黄皮书",供应一定行政级别的党内高中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购书。本文探讨了"内部书店"的历史沿革,以及"灰皮书""黄皮书"出版的背景、过程、内容、名称由来等当代出版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灵桂 《传媒》2021,(14):8-11
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致力于跟进研究、描述态势、探究规律.该所联合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编撰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就是其中的成果和代表作之一.本次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1)》是其第12次发布.12年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始终秉持深邃的学术思考、前瞻的趋势洞察、坚定的价值引领,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连续8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一等奖.借《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1)》发布之机,笔者就如何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皮书系列"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多年来连续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由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皮书系列立足"权威、前沿,原创",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年出版皮书百余种.该系列图书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多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中的一流专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版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一股"年鉴热",至今不见降温,而在世纪之交的近几年又出现"皮书热",这绝非偶然现象,可以说有其深刻的原因.我国的年鉴和皮书多为官书,即政府出版物,前者正面临着改制转轨的冲击和考验,后者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这两种出版物在功能作用方面既有不少相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在读者和市场方面有交叉协作,也存在着竞争;在编辑出版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不少缺点问题.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年鉴和皮书功能的异同,形成热潮的原因,传播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出版经营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给有关人员特别是正在准备编年鉴和皮书的编纂者以启示,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4.
李武 《出版参考》2010,(2):54-54,47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7):22
本刊讯(记者刘菲)为全面规范皮书的编写、出版、发布工作,进一步提升皮书品牌,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以"皮书研创、出版、发布的规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李武 《出版参考》2010,(3):50-50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书籍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具有告知、说服和娱乐的作用。它的形式不同于报纸的是,装订成册,并有封面。不同于杂志的是,不登广告。此外,书籍还有硬纸皮书(即精装)与纸皮书(即简装)两种。而杂志则都是纸皮的。书籍的撰写,编辑、印刷过程较长。在时间性上比不上杂志,更远远比不上报纸。但是,书籍,特别是哲学和各种学术性的论著,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探索和研究问题,广泛地传播知识。因而它在所有的传播工具中,最具有“永久性”,是继承和传播文化传统的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如果专就传播工具所能达到的受传者(读者、听众、观众)的数量而论,书籍特别是古代书籍的销数、远不如报纸和杂志。现代书籍,即使是畅销书,也远不如许多收听(收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美国品牌研究者戴维·阿克的"品牌资产"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系列"品牌实例,探析学术图书品牌的创建与维护。笔者认为,要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完成特定学术图书品牌意识的宣贯;通过建立丰富的品牌联想,充实学术图书品牌的内涵;通过完善的品牌服务,最终提升品牌忠诚度,实现强势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实现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科是中国传播学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和学术追求.作为中国大陆传播学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邵培仁在传播理论、媒介管理学、华莱坞电影理论、全球传播、传播研究本土化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景仰的学术建树,为推进传播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主要以邵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