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余子瑛 《今传媒》2011,(4):40-43
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的视角,立足新闻本位,打造媒体品牌,采取媒体联动式报道合力推动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2.
邓微 《新闻世界》2012,(3):19-21
典型报道是我国媒体正面报道的重要形式。从2003年开始,《感动中国》在央视开播,作为典型人物报道电视栏目,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典型人物电视报道模式。本文以2003年——2011年度《感动中国》为例,分析九年间其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的创新,通过分析节目内容风格定位以及报道模式,进一步探讨典型人物报道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来,长江日报每年都推出五六十个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其中重大人物典型李先盛、匡宗仪、吴天祥等报道先后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作为中心城市党委机关报,我们努力在报纸宣传中确立典型人物报道的强项地位,加强典型人物报道的宏观策划,强化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声势,着力追求典型人物报道的鲜明时代特色、深刻思想内涵和朴实表现风格,逐渐形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省、市领导和广大读者称赞长江日报的典型人物报道有深度、有力度、感染人。不少报道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有的还成为文艺创作的题材,被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抓好典型人物报道促进了新闻宣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个人或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独特而传统的形式。近两年来,中央各主要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上积极探索和创新,2004年由中央主要媒体浓墨重彩推出的许振超、任长霞、周国知、马祖光、牛玉儒等先进典型人物,引起极大反响,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成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成果。这对所有新闻工作者都是一种激励,也引起我们对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现状的思考。地市报典型人物报道的困惑时代在发展,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新的要求,不研究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就难…  相似文献   

5.
李莉 《新闻采编》2010,(3):47-48,26
上世纪40年代,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拉开了序幕。至今,典型人物报道已经过了6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报道风格和思路。这类型的报道也成为了我国新闻宣传的示范典型。大体来看,改革开放前,典型人物报道经过了1940-1950年的"政治典型"和1960-1970年的"媒体造神运动"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报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蔡金利 《新闻传播》2023,(23):48-50+54
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呈现是社会发展成就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在媒介传播平台上的窗口。面对新时期媒介生态和受众心理的转变,近年来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呈现多元化趋势,报道内容的建构也更加灵活生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从1996年起挖掘报道了千余名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运用整版面、大篇幅对人物进行持续跟踪报道。独有的典型人物系列呈现,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文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为例,总结典型人物报道呈现特点的变迁和多维建构策略,冀望为典型人物的塑造及传播的路径带来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典型人物报道的求同存异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如何使典型人物的报道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典型人物从感动身边的人到感动媒体的受众,传媒在其中体现了较强的功能和作用。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人物春秋》4年多来播出的优秀典型人物报道来看,  相似文献   

8.
张畅 《东南传播》2018,(4):154-156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重要报道文体,在我国政治宣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比上世纪明显减弱。除却自身局限外,媒介环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均对典型人物报道效果产生影响。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出发,以《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及理论在实践中的表现,寻求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在当今依然呈现出新颖的形态特征,其中透露出的报道策略以及传播技巧的嬗变,包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本文尝试以25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宏大背景,对国内媒体(主要指报纸)在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手法改革的关键事件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代表性典型人物报道的文本特征,探寻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性,进而透视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脉络和报道策略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朱清河  林燕 《当代传播》2011,(4):104-107
典型人物报道属于中国媒体特有的报道形式,回溯典型人物报道发展历程,经历萌芽、繁荣、畸变、回归阶段,如今又进入革新阶段,依然具有蓬勃生机.本文以历史演变为纬度,以典型人物报道发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对媒体不同时期推出的典型人物报道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报道文本与媒介生态的相关度,典型人物报道与中国媒体报道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郭峰 《新闻世界》2014,(6):14-15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典型人物报道具有教育价值和导向作用。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了典型人物平民化、报道内容新闻化、传受点评互动化、跟踪报道深入化、宣传报道全景化、多媒体融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典型人物报道模式亟待改变,立体化报道成为其转型方向,如何通过报道内容、采访方式、报道形式和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突破,对典型人物进行立体化、多元化报道,是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维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校风的重要载体之一。校报典型人物报道的作用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在高校校园树先进、立典型,深入研究分析典型人物报道,有利于更好地从正面角度以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感染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4.
王田田 《军事记者》2002,(12):18-20
可敬、可信、可学,常常作为衡量典型人物报道是否成功的尺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可敬,是典型人物的闪光点;可信,是典型报道的立足点;可学,是典型宣传的落脚点。三者兼备,典型人物报道便具备了一定的感召力。而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则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之所在。如何增强典型人物报道的感召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确保典型报道的真实性,力求典型宣传的贴近性。找准典型人物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凡是能够叫得响、立得住、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典型人物,比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等,无…  相似文献   

15.
戴欣 《军事记者》2006,(2):20-20
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传媒应该加强典型报道,但更应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什么是宣传绩效?宣传绩效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宣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测。当今,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往往是衡量一次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如何让受众知晓典型人物,关注典型人物,理解典型人物,喜爱典型人物,使典型报道更能吸引人、更具生命力、更有时代意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们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让典型人物报道充满“诗情画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诗情画意”写典型真实情…  相似文献   

16.
核心阅读:典型人物报道,容易掉进"神秘化"渊薮,给读者带来"伟大、光荣、正确"的心理排斥感。典型人物报道必须"去神秘化",才能赢得读者认同并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要走平民化路径,视角要多瞄准普通人,多呈现具有人性美的细节,多采用平实的报道语言。典型人物报道是彰显时代精神、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武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审读心理在改变。面对一则典型人物报道,常会有读  相似文献   

17.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典型人物是相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往往不怎么起眼。但不管是典型人物还是非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非典型人物而言,只要抓住了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来。这些年,笔者有意在非典型人物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屡有收获。  相似文献   

19.
丽水日报曾经成功地报道过不少典型人物,但是过去的典型人物,大多是上级党委、政府已经定下基调,要求宣传的典型人物,报道这样“自上而下”的典型人物,往往有既定的程序,甚至连详细的策划都已经敲定。左秀俊事迹的报道却不同,可以说它是“自下而上”式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党报刊发的各类新闻稿件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好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强化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党报的影响力,使读者读后产生共鸣。但如何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出彩,把典型人物写“活”、写得耐人寻味,这是摆在我们很多党报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