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三类劳动教育”的体系化设计与实施是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应围绕家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展开,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劳动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生产劳动教育应围绕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和工业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且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传统维度重在体现劳动与生活、劳动与文化的关联,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以及劳动创造历史和文化的历程,创新维度重在提升学生生产劳动教育的创意能力;服务性劳动教育应围绕关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和公共型服务劳动教育活动实行,在对他人、学校和社会公益岗位的服务中,增强学生共情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徐晓岚 《江苏教育》2022,(87):48-50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劳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所以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起”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承”于学生的自然天性,“转”于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合”于学生的生命成长。学校的劳动教育要找准基点,创设场域,设计课程,突出评价,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4.
“以盒为贵”活动是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系统构建的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劳动课程,是结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开设的系列主题活动。学生在打造的劳动教育“美好圈”中,培育劳动能力,生成劳动行为,感受劳动过程,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形成乐于助人、关爱社会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要求幼儿园劳动教育落实在“做中学”,为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促进疫情影响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配套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幼儿园、社区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的新局面。目前我园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家园合作“踽踽独行”;幼儿劳动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缺乏正面反馈等问题。通过对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共建劳动课程的调查研究,提出从幼儿园、社区层面做到:(1)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人翁意识;(2)统筹课程内容、联通实施途径;(3)丰富社区支持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从家庭、幼儿层面做到:(1)家庭正确认识劳动教育;(2)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3)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三位一体”式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精细化劳动”,强调细致参与,追求精益求精。《人人都是美化大师》班会课是“精细化劳动”的一次主题教育实践。具体做法是:以身边工匠为榜样,唤醒学生的精细化劳动意识;以真实情境为素材,帮助学生发现精细化劳动问题;以小组合作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精细化劳动潜能;以工具图示为抓手,帮助学生形成精细化劳动策略。  相似文献   

7.
杜秋虹 《福建教育》2023,(16):40-42
在幼儿园现阶段组织的劳动教育活动中,集体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相对自我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而言开展频率低且质量不高,存在表演式、嬉戏式、浅尝式等形式化劳动问题。针对存在的形式化劳动问题,本文梳理了“理一理”“学一学”“做一做”“聊一聊”“记一记”的“五一”措施,有效保障幼儿园集体性服务劳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师‘懒’学生勤”,这是我从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体现。我的“懒”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师‘懒’学生勤”,这是我从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具体体现。我的“懒”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5,(26)
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要求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8月3日中国新闻网) 说到“劳动教育”,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已然是个陌生的话题.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而言,却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不但中小学都安排有正规的“劳动课”,很多学校甚至还拥有自己的“责任田”,完全由老师带领学生耕种打理,收获的粮食、蔬菜或者是供给学校的食堂,或者变卖以后作为学校的各项经费.即便是到了后来,学校不再耕种“责任田”,但仍旧要求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以培养劳动意识、锻炼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多数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学生虽有劳动,但教育的目的性不明确,造成了“伪劳动”的现象。因此,笔者依托“LDEC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过程中,培养劳动兴趣、促进劳动创新、培养劳动精神,最终依托劳动课程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最初我看到报刊上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时,便急急忙忙翻“教育学”,看看劳动教育是怎麽一回事。翻阅凯洛夫“教育学”,果然有“劳动教育”那麽一章。我从概念上认识到“劳动是共产主义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又从方式上认识到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从学校学习过程中、从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中,从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中来进行。我便把这些原封不动地搬给老师,又收集了一部分学生对待劳动的思想情况,根据情况提出目前加强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儿童热爱平凡的劳动人民,纠正轻视体力劳动、农业劳动的偏向。我以为:理论有了,办法有了,儿童的思想实际也结合了,劳动教育大概可以搞出点成绩来了。教师都纷纷行动起来了:组织孩子开荒、种树,鼓励孩子担当平凡的工作,批判孩于轻视体力  相似文献   

14.
沈晔 《江苏教育》2023,(38):42-43
劳动可以创造美、润泽心灵。班主任应深入剖析劳动教育的内涵,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自身的劳动引领学生的成长,全力打造“以劳育心”班级样本,让劳动教育在教室“生根”。  相似文献   

15.
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缺少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师资较弱、学生劳动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推进劳动教育教学改革,广西交通运输学校设计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自律、学会劳动、学会分享”的“九会”劳动周课程,实施一个劳动周值班制度、一个劳动周课程计划表、一个劳动周管理流程图和一个线上劳动教育学习空间的“四个一”劳动周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利于“转识成智”“化智为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于深度学习并理解文本渗透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劳动教育经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笔者对文本“造福全人类的先驱者”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在师生一起深入学习文本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分析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校的真正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以智化境”。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明确指出劳动课程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在《劳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做中学”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呈现出在情境中激发劳动兴趣、在引导中深化劳动价值、在行动中提升劳动能力、在探究中生成劳动创造等特征。“做中学”在劳动课程中蕴含课程与生活的活态连接,学生与教师的联动参与,知识与经验的有机融合,身体与心智的科学发展等内在逻辑。为了有效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从“做”的情境、“做”的对象、“做”的方法和“做”的结果出发,尝试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四个部分探索如何在中小学劳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践行“做中学”,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步骤。劳动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核心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教育活动是课程的生动演绎。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从“幸福+”教育理念出发,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创新形式开辟出多元“节仪育人”活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基本技能。学校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实现“五育”在新时代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成功的关键途径,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劳动教育富含“让人成为人”的最根本、最深远的育人价值功能,能有效树德育美、增智强体。在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当下,教师应积极遵循《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要求,深入解读分析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创新优化劳动校本课程内容载体的设计,强化对劳动教育实施渠道的开拓,充分丰富学生在劳动课程的过程体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的“劳动基因”,通过构建全面化、科学化、多元化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引领学生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相融合,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