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 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 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 禁止带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朱波 《甘肃教育》2021,(4):17-17
长期以来,围绕“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入校园”的争议持续不断,而一些学校尝试用没收或销毁方式力禁学生携带手机的做法,也在饱受舆论质疑中时有发生。由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文作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显然是对该争议性话题的一锤定音,不失为对“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与期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如沉迷网游、近视率上升、学业成绩下降等,受到广泛关注。对此,教育部办公厅今年年初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时进行部署,从现实来看产生了实际效果,原本颇有争议的手机管理问题有着尘埃落定之势。  相似文献   

4.
近来,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却在摆弄手机。的确如此,只要条件允许,人们总爱掏出手机,沉迷其中,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手机在带给人们方便和快乐的同时,也悄悄地绑架了一些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事件开学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手机在学校内的使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评析当今,手机是成年人日常生活必备品,但并不是未成年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必需品。学生在校园里更多的应当是听课学习、动笔写字、阅读书籍、户外锻炼、参与艺术活动、动手实验、交流集会等,而不是盯着自己手机,沉浸在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6.
手机作为信息产业的新生物,它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了每一个人,成为人们最方便的信息工具。其实只要合理利用它,在课堂上手机也能发挥它的作用。许多人也许很难想象,甚至惊讶,手机也能进入课堂!是呀,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发挥它的作用的,并且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在手机使用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对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家长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8.
现象:对于手机带到学校使用的现象我是不赞成的,几乎每次家长会都与家长就此问题进行沟通,可是就在前几天,我仍然发现自己班里还有几位同学偷偷的使用手机,其中有一位同学的手机曾经多次被我代管之后,由家长领回,可仍然我  相似文献   

9.
儿童善良、美好,有先天的学习能力、充足的好奇心、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多种信息渠道,他们存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儿童来到学校,是因为教育是他们生命需求的一部分,他们希望在这里习得知识、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是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在移动中的合一,而大学生对手机媒体接触广泛.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的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信息判断能力现状,为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提供基本依据.研究采取非随机的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40多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各类手机媒体信息有初步的解读与批判能力,对手机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还较差,媒介参与度不高.统计检验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手机媒体信息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11年11月,本刊曾在《博客与文摘》栏目转载了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的《手机Q聊五宗罪》一文,探讨手机Q聊对青少年学生的不利影响。时隔不久,也就是在11月16日,《南方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称佛山市一中将在全市率先发文,允许学生有条件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手机信息传播功能在高校校园这个特定环境内媒体化的紧要性与可行性及建设思路,指出手机信息传播功能高校媒体化对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提高校园媒体宣传效率,构建校园强势舆论及加强高技思想政治宣传、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霞 《中国教师》2009,(Z1):352-352
<正>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谁最苦最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答案都是否定的,是我们三亿中小学生,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栓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多达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嫉妒、狭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化,手机媒体凭借着强大的承载信息能力,以及快速而便捷的传播能力,还有广阔的信息渠道,成为了人们最喜欢的、最便捷的新媒体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深入到了人们这些方面的细节,特别是对年青学生的影响尤其深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手机媒体应用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探讨总结了高校思政教育应用手机媒体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手机新媒介具有受众面广、普及率高以及信息传播更具人性化等特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培养。当前,大学生应用手机媒介的行为日益普及,有一定的对手机媒介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够理性、对手机媒介信息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不高、控制与创造能力缺乏、手机媒介伦理道德及法律意识薄弱等。鉴于此,高校应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手机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加强对大学生手机媒介知识、法律的教育和服务;加强对教师媒介素养的培训,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12,(4):68-69
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早已成为一种普通商品,但就像当初的电脑“入侵”学生群体一样,手机,也因为其日渐强大的功能以及转播鱼龙混杂的内容,让家长和老师担心不已。那么,手机是否应带入中小学校园?学生是否有必要配手机?现在.随着手机的低龄化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的一个矛盾焦点。各学校对此持什么态度?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此事?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这些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7.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通讯工具,已经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即使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是持“机”一族。这也成为师生矛盾的特殊导火索。拥有手机的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把手机带到学校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园,是禁还是管?  相似文献   

18.
盲文手机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盲人用手机就很不方便。芬兰坦佩雷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该技术,并使用配套的软件,就使普通触摸屏表面上形成类  相似文献   

19.
20.
《中小学德育》2021,(3):78-78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新学期,各地要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手机管理措施;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把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前告知每个家庭和学生,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日常监督,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