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参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教参上(1)《冬天里的植物》117页上教学目标3:知道冬天里有的树落叶,有的树不落叶,有些植物开花,而且有些植物枯死。“枯死”一词应为“干枯”,因为“干枯”的植物并没有死。(2)《纸的研究》152页上教学目标1:认识纸的特点可印书……这句话中“特点”一词应为“作用”。2.教科书中《冬天里的动物》46页,“候鸟飞来了,可要保护哟”在南方很恰当,对北方的学生来说,不妥当。3.《活动手册》(1)应设计为16开纸,便于学生作画、贴样本等…  相似文献   

2.
一路向冬     
<正>冬天,连空气都凝成冰。干枯的树枝孤零零地伸在这阴冷的天里,冻得瑟瑟发抖。"我就喜欢这天气。"他慢条斯理地说,用枯死枝条一般的手,将烟往嘴里送,随之吐出一卷儿长长的烟。可我讨厌这样的天气!讨厌这冻坏人的季节。"起床!该上幼儿园啦!"这沙哑的男声可不比冬天更让人喜欢。我打个滚,选择无视。又是那如枯死枝条一般的手,  相似文献   

3.
看了就知道     
很多树到了秋天和冬天都会落叶。这是因为天气冷了之后,地下变得干燥,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减弱了,不能像夏天那样能供给树那么多水分。而树身体里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树叶跑出去的,如果还保留全部的树叶,跑掉的水分太多,树就会因为缺水而枯死。所以树落叶是为了保护自己,好使自己  相似文献   

4.
教参对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若奉之为金科玉律,不加思辨地照本宣科,不加求证地用于教学,也是不妥的.事实上,教参对课文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致橡树>一诗,<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说:  相似文献   

5.
<正>这几年来因为道路扩建,外婆家的房子连同那个小院子都要被征用。那时候正是秋天,橘子和冬枣都熟了,大大小小的果实挂满了整个枝头,像小娃娃掩映在叶子下,好看得紧。外婆信佛,不忍它们就这么去了,于是秉着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心念,让我们这帮小辈把院子里的树搬到田野里种下。不过"人挪活,树挪死",这一搬已伤了树的根系,再加上植物的适应能力比较慢,对于树而言不啻是一种灾祸。这些树应该活不过这个冬天  相似文献   

6.
树和藤     
<正>住所附近有小山头,山中的树,有的很茂盛,有的却整株枯死,留下了深棕的死亡之色,依然耸立着。看起来格外凄森。在枯死的树干上、枝上、叶上,缠满了藤,藤也枯死了,替枯死的树,披上了一层朦胧的外衣。藤和树,是一种极其奇妙的结合。藤不能没有树,要附树而生。它将树缠得那  相似文献   

7.
<正>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冻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  相似文献   

8.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是做好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我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心得,乐在其中:读教参就像读小说,逐字逐句,甚至想把排版中的错字找出来;看教材就像看连环画,每题必做,体会学生感受,思考具体教法.在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教参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里有几处问题,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聋校语文教学承担着帮助聋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任.而现今,从语文课阅读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过多地依靠<教参>等参考书,以至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和思路,没有教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我的前面是一棵树一棵秋天的树树的前面是你一个春天的你你在我的视线里我在你的背影里你彩蝶般的柔姿在我寂廖的心弦上跳跃我轻轻地走近那棵树那棵扎根在心底的树你静静走远倔强地把树抛在背后多风的季节憔悴的树的容颜无情的风从枝头掠过如泪的黄蝶在空中洒落洒落又飘零纷乱在我的眼前透过树的缝隙我听见彩蝶在风中摇曳摇曳又微泣像极了落叶无助的呼吸我想拾起那片落叶放在我的手心风拥走了落叶冰冷了手心只把忧郁高挂在额头落叶的身后是一棵树一棵秋天的树树下踌躇着我一个冬天的我树@李淼然$云南昆明市禄劝县民族中学  相似文献   

11.
问:<孔雀东南飞>是各种版本教材多选的老课文,教材练习里要求学生对文中18个"自"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而我感觉"教参"给出的答案似乎未尽合理,恳请专家解答.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2001,(2):86-86
威远县河北街小学付革新在<一来一去,孰是孰非>的来信中问: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船究竟是来自东吴的船,还是待往东吴之船?教参中理解为"来自东吴的船只",我认为应该是"要到东吴去的船只"似乎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尚磊 《教学随笔》2015,(Z1):24+37
<正>①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常有一些植物会神秘地自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生长得很茁壮的植物突然化为一堆灰烬呢?3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有一种名叫"看林人"的杜鹃树,花色金黄,枝干挺直。这种植物的花朵和茎叶里,含着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脂,当森林炎热干燥时,这种芳香油脂极易引火燃烧,酿成森林火灾,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纵火花"。4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期听了一些教学观摩课,颇有些想法.一位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文章写了一个中国大陆留学生,一个中国台湾留学生,一个法国教授--"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难堪"的对话课教师.文章并不难读,一上课学生也"整体感知"了全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大都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原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增进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达成三维目标的一次极好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里也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选编了<世说新语·伤逝>中的<人琴俱亡>一文.其主旨,同册教参概括为:"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6.
陈庆新 《现代语文》2005,(10):118-118
<愚溪诗序>教学第二课时,为阐发文章托物兴辞、寓意深远的写作特点,本人援引教参中<古文观止>的评论:"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并对此大加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课,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理,特别是对种植植物特别感兴趣。上册我曾经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学生对植物的构造基本了解,这学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的内容我在教学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因为这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别强调的。《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我先从介绍凤仙花开始。  相似文献   

18.
听别人说,春天也有落叶。到底是什么树呢?我通过搜索资料,弄清楚了有的树的确在春天才落叶。例如:槲树属桦木科,落叶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黄褐色,结坚果,为球形。木材坚硬,树皮可做黑色染料,叶子和果实可入药。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叶。(参见古诗《商山早行》诗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注解)桃花心木“操场东南角的十棵桃花心木,它们是春天落叶的植物,去年那里是袁姐班上的外扫区,天天都可以扫出好几大袋的落叶。冬天开花,春天落叶,四季变化和正常程序相反,这真奇怪。”(参见散文《桃花心木》)另外,我还了解到,有一…  相似文献   

19.
重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直接诱因,是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九册下的相关"教参"(下面简称"教参"),感到有的问题十分必要再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巴金先生的名篇《小狗包弟》已教过几遍,每教一遍,总有一些新的体会;这篇课文,也听过好些老师上过公开课,每听一次,也总有一些新的思索。但发现,这篇文章的好些"精微"之处,往往被一些老师忽略了。一是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虽然其作用在"教参"之类的资料里有所解释,什么结构上铺垫啊,什么内容上对照啊,什么主题上深化啊,但总觉得空洞的很;有些老师上课提到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