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华时评"是新华社国内部于2001年开始设立的专门播发评论类稿件的专栏,播发包括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和记者署名文章在内的各类评论稿件.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文本的选题、论点、论证过程等部分的分析,对"新华时评"专栏评论文章中的信息含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国际评论是新华社历史上的传统优势报道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为新华社撰写过不少国际评论,如1949年他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连续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评论文章,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新华社国际评论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新华社连续播发的一系列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重视。这些文章均刊登在各大报的显要版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显示了新华社评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围绕重大问题 发出响亮的声音 今年以来,新华社先后约请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全党全国的重要工作,撰写了一批评论文章,在不到半年的时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5.
"‘钟华论’有什么深意""‘钟华论’是谁"……随着新华社播发的"钟华论"文章一次次镇版刷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钟华论"是新华社融媒体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由新华社党组直接指挥,举全社之力尤其是评论骨干力量精心打造。"钟华论"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7.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史称:六评战犯求和)。《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  相似文献   

8.
电视直播是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传媒学者认为,相较国外优秀新闻频道,国内电视主要落后在直播和评论上.而新华社电视新闻业务从一开始就将重要力量放在了这两个部分,把直播报道作为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承诺的重要手段抓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直播进一步显示:新华社电视正在以新闻为基础、以直播和评论为两翼,实现飞速成长.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7,(17):37-37
体裁题目刊播单位消息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新华社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科技日报消息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大众日报评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点题到破题光明日报评论说要做的事就要做广西日报通讯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人民日报新华社通讯闪耀在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极其重视利用报刊广播指导革命斗争,曾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了多篇新闻稿件,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经他撰写和修改的社论、评论、消息等最为丰富,他曾谈道:“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一条线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是通过新华社指导舆论。”他所撰写的新闻评论气势磅礴、通俗易懂、文辞锋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解放区军民奋力前行的号角。本文将对其中一篇新闻评论的手稿进行解读,以期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研究及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一张省报往往重新闻胜过重评论,而就评论而言又往往重“省评”(针对本省事务的评论)、重“国评”(人民日报、新华社社论或评论),而对国际问题发言不多,即“重内轻外”。  相似文献   

12.
金萧报社电台是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创建的.它担负了抄收新华社电讯稿的任务,并通过中共金萧工委的喉舌<金萧报>,及时向金萧地区军民报道新华社的社论、评论、国际新闻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捷报,起到了催春报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国际评论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只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专利.而这几年,随着地方媒体尤其是地方都市类报纸重视国际新闻的采访和编辑,对国际评论也越来越重视.虽然地方都市类报纸很重视国际评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在影响力上还是与中央媒体和专业媒体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评论:先声夺人主动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国内国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新华社开辟了"新华国际时评"栏目,一年多来,"新华国际时评"紧紧围绕重大国际事件和涉我利益事件,及时、深入进行评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实践证明,新华社加强国际评论工作,对于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增强国际报道影响力、逐步扭转国际舆论竞争中"西强我弱"的态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彭迪的国际评论大胆创新,风格独特,思想深邃,逻辑严密,讽刺幽默,尖锐辛辣,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深刻久远的影响,是新华社国际评论的一个高峰,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精彩的一笔.彭迪的国际评论"为在国际上反映中国的呼声和探索中国记者的独特风格,为后来的国际新闻和评论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①.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彭迪的国际评论,至少可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收获和借鉴—一知,情,文,快.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传播的观点和学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作为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的新闻观点和学说,对于指导当今的新闻宣传工作和推进正在深入展开的新闻改革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一) 毛泽东自1919年创办《湘江评论》并自任主笔始,至逝世前还时常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新闻报道,一生都没有脱离过新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新闻宣传所发表的论述和指示,光收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就达120多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的新闻稿、评论文章,超过200篇,其中以新华社社论、评论收入《毛泽东选集》三、四两卷的,共18篇。在毛泽东关于新闻宣传的论著、指示、谈话、信件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广泛而认真的研究,选取1993年至2000年的反`台独'斗争为论题,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三家权威媒体共计160多篇反`台独'评论为分析文本,解读了新闻评论正确地反映、影响、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映和重要引导作用。这样,当我们读到6月初以来中国青年报上陆续发表的署有评论员个人姓名的评论员文章时,就象感到一缕清新和畅的风拂面而来,眉目因之一爽,精神为之一振。7月初,新华社也播发了老资格评论员彭迪署名撰写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吴玉兰 《新闻传播》2005,(8):7-8,10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产生和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电视新闻的出现到文革结束,电视新闻评论基本上是把新华社、报刊的评论搞,以口播形式播出,只是文字评论稿件的口播形态,主要强调“听”的功能,毫无电视传播特色。第二阶段,以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开始到90年代初,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开始进入“自己走路”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