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福平 《今日科苑》2010,(2):43-43,42
本文从近十年我国风电场数量、风电装机总容量、风电机组数量的变化,对我国风能发展的特点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对我国风能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对风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40-1647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建设1 850×104kW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和风电场选址方案,以及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建设环渤海地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的设想,该基地包括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山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冀西北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最后提出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布局以及相关非并网风电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3)
我国幅员辽阔,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都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评估一个地区风能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是风功率密度。通过对当地风功率密度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风电场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MATLAB对某风电场EXCEL表中的测风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从而计算出该风电场的风能密度,年有效风利用时数,风力机组的容量系数。评估出该风电场风能资源较好但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风力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模式,是将可循环利用的风能利用起来用于发电的过程。在风电场运行管理中可以采用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本文对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风电场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曲建伟 《科技风》2014,(8):12-12
风能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在政策方面的扶持,风力发电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风电开发在缓解电力紧张、节能减排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风电场建设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主要为占用土地资源,表现为土地使用功能的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产生变化,风电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本文以某风电场为例,通过分析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的潜在影响,从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角度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从而减少风电场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风电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保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锡林郭勒盟风能资源及风电场建设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形势下锡林郭勒盟风电再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象站资料的青海省风能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资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传统能源对地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且日渐枯竭的现今,研究和开发风能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对青海省境内54个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现场实地考察和加密观测,利用GIS绘图等方法,进行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得出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的分布状况、风能资源气候分区以及青海省风能资源储量,为制定青海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大中型风电场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MM5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应用MM5模式以2001年4月辽宁省沿海及近海海域为例试验了中尺度气象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够反映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复杂地形下的风场特征,也基本能够反映风能资源参数的分布以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可以模拟出风能资源量的相对大小分布,并识别出辽宁省近海、海岛、沿海以及内陆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口地带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模拟的风能资源量偏小,特别是对大于10m/s的较大风速模拟得明显偏低。试验表明,MM5模式对大范围区域风能资源的宏观评估以及风电场宏观选址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但目前还不足以定点模拟和确定风电场场址位置,但数值模拟作为风能资源普查的一种新型手段有发展和研究价值,是未来风能资源普查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风能是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场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风能资源的评估不合理导致利用率不高;风机选择不够优化;维护工作难度大。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风能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以提高风能利用率;利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风速-功率的分段函数模型,从而确定风机的最优选择方案。利用0~1变量建立双目标优化模型,以确保工作安排相对均衡,且风电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风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晓艳  明详  张菁  张守峰  张思瑶  宋军 《资源科学》2009,31(10):1764-1771
本文利用沈阳市区近百年气象资料、沈阳地区7个常规气象台站49a风速资料以及沈阳北部地区10个加密测风站资料,分析论述了风能时空演变规律与特点,风速与海拔高度、发电量的密切关系等.在认真总结十几年来康平、法库两县风力发电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论述了沈阳地区风能资源的优势和不利因素、开发利用现状、风电场规划目标和预期经济效益、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沈阳北部的康平、法库两县为沈阳市乃至辽宁省风能资源丰富区;区域内海拔130m以上的低山丘陵,经前期测风,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在6.0m/s以上,具有开发大型风电场的可行性;在开阔的丘陵山地,高度每增高10m,风速将增加0.3m/s,因此在设计制作风机时应根据风电场所在地的海拔高度,适当加高机身并增大单机发电量,以期充分利用沈阳地区有限的风能资源.  相似文献   

13.
山地风电场风能资源及发电量评估需考虑的因素众多,为研究综合折减系数中测风塔代表性对风电场各机位发电量测算的准确性,根据已建风电场的运行数据与工程前期发电量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风机与测风塔位置越近且海拔高差越小,发电量测算结果越接近。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某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及其利用情况;通过MATLAB线性拟合,对新型风机与现有型风机的实际输出功率进行比较来挑选合适的风机;最后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风电场维修人员的排班方案与风机维护计划进行分析及优化。  相似文献   

15.
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双磊  王伟胜  刘纯  戴慧珠 《资源科学》2009,31(7):1233-1237
规划风电场短期测风数据的测试相关预测(Measure-Correlate-Predict MCP)是反映风电场风能长期平均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于预测规划风电场代表年年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工程实践中,气象站长期参考数据常受到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数据质量不能满足MCP要求,进而造成对规划风电场风能资源的错误评估。NCEP/NCAR数据是由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推出的再分析数据集,该数据作为一种可替代的长期参考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NCEP/NCAR数据在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该数据的MCP分析方法——风指数法。通过算例分析后发现,以NCEP/NCAR再分析数据为长期参考数据,风指数法为计算方法的短期测风数据MCP分析原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8)
为了加强对我国风能的开发,需要进行风电场的建设,而在进行风电场建设时,要对土建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够全面提高风电场施工的总体质量。本文主要围绕风电场土建施工质量控制展开分析和论述,通过对土建施工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剖析,提出了加强风电场土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举措,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推动分布式风能利用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世界范围分布式风能利用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机制,对比讨论了我国分布式风能利用的现状和相关政策,说明了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障碍。重点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分布式风能发展的前景与发展路线图,指出未来将在分布式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分布式风电场开发、分布式风能利用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补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高技术研发与创新、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推广,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说明了分布式风能利用技术创新的需求,提出了政策保障措施的建议。通过技术、政策、市场机制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推动包括分布式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实施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在政府出资支持之下以及风能发电相关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风电行业发展下越来越也好,具体表现为风机功率提升到了兆瓦级,就连风电场最小的规模也至少达到了50MW。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场还存在着分布比较广,自然环境比较差,工作条件比较差的特点。自打十二五以来风电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国兴建了很多大型风电场。尽管如此,由于这些风电场尚且存在很多隐患,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运营维护,因为唯有如此方可实现安全管理与经济收益的共赢。故此,笔者在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撰写本文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能源短缺与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风能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新能源形式,受到了世界各国关注。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较快,装机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风电在整体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在风能发电建设过程中,风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分布地点经济落后,人员较少,给风能发电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阻碍。基于此,本文对风电场区域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松 《科技风》2014,(20):151
本文介绍了中国内陆丘陵地区风电场选址需要关注的重点要素。风电场选址不仅仅是找出一个风能资源丰富、有较好利用价值的建设场地的过程,更要对拟建场址以外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对交通、气象、电网接入情况、地形、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风电场内的风机布置更是要在选好的场址中优化布置风电机组,并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风力发电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