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观察能力着手 提高学生兴趣  观察能力是自然教学的基础 ,是学生直接参与对现实事物的有意感知 ,提高学生的这种目的性和科学性。例如 :我在教学自然课《溶解》一课时 ,先让学生把白糖放入有开水的杯子里 ,接着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还有没有白糖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 :“我看见白糖‘化了’” ;“我嘴里尝到了甜味”。我抓住时机提问 :白糖怎样“化了” ?“化”到哪里去了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认识到白糖在水里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颗粒 ,均匀分散在水中这个现象最后被学生总结出来 :“溶解”。2 加强学生对实…  相似文献   

2.
“溶解”概念的建立,要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进而通过想像,归纳形成“溶解”概念,又通过运用概念进行识别,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掌握。 在准备好了实验仪器(烧杯、搅拌棒、水槽等)和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子、白糖、碎石子、粘土、纯碱、小苏打、面粉等物)之后,我先抓了一小撮食盐,对学生说:“如果我把这一小撮食盐投入盛满水的烧杯里,然后用搅棒搅动,大家猜猜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就在学生猜测考虑的同时,我把食盐投入水杯然后搅动,学生们看到投入杯中的颗粒状的盐不见了,这时又问学生:“杯子里这时有没有食盐?”有的回答“没有。”有的回答“有。”我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回答“没有”的理由是:因为食盐在杯中不见了,我用搅棒蘸了一点杯中的水让学生尝尝,学生回答道:“水是咸的,证明水里有盐。”我  相似文献   

3.
我们如何针对问题,结合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求证能力呢?一、在假说活动中培养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回答,必定要有验证活动紧随其后。假说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说出对结果的猜想,更需要学生说清“如果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说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先针对“面粉放在水中溶解吗?怎么证明?“”出现什么情况才能说明它是溶解或是不溶解呢?”展开假说,再进行实验,在汇报中出现了精彩的一幕: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你看,杯底没有面粉了,杯子里的…  相似文献   

4.
1 注重质疑索因习惯的形成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是正确引导学生钻研科学、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 认真观察现象 ,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如《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 ,我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空杯垂直地压入水中 ,问 :“这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们回答说 :“是水。”我又垂直地将杯子从水里提出来 ,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杯子的内壁和内底 ,他们疑惑地告诉我 :“怎么 ,里面是干的 ?”“你们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吗 ?”我引导他们从篮球、自行车的内胎里找到了答案。还让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第七课《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初次教时,我只是设了一个疑,让学生研究这种“特殊”物体是否占据空间。打算让学生通过实验说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是实验做完后,我问:“为什么纸没有湿?”只有个别学生说是纸占据了烧杯里的空间。费了许多周折才把学生引到“空气”上来。 第二次备课,考虑到了学生因素,实验前,先设问:杯子里除了纸以外还有什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说:老师手里的烧杯  相似文献   

6.
做实验     
今天早晨,老爸让我做一个实验,叫我去买盐和糖。回来以后他让我拿两个透明的杯子,我问他到底要做什么实验?他说:“溶解实验。”我们找来一个带数字的杯子,我们用带数字的杯子接水,接到数字是120横线上,往两个透明杯子里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新教材第六册的《溶解》一课,作为概念教学,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溶解现象的两大要点:①变成极小的微粒(即对学生说的“看不见”、“化了”的概括)②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这两个活动过程呢?我在教学中没有依据教师用书的程序进行,而是在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使之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启蒙课。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索,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下面结合《溶解》一课的教学,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在准备好了实验仪器(烧杯、搅拌棒、水槽等)和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子、白糖、碎石子、粘土、纯碱、小苏打、面粉等物)之后,我先抓了一小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 寻找办法 讲桌上放两个杯子及白糖,请学生想办法:怎样才能尽快喝到白糖水?学生略加思考,纷纷举手回答:“把白糖放入热水里”,“把白糖放到热水里,用筷子搅拌”,“把白糖捣碎,放到水里,搅拌”。根据学生提出的办法,教师板书:用热水,搅拌,捣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每到作文课,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挤牙膏"等作文"焦虑症""恐惧症",这是因为学生仍是"无米之妇".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让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获取创作的素材,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科学教育的途径,充分挖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美术教学中表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来表现主观意识,就是让学生自己"采粉酿蜜".在教学中我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表现所见、所思、所感,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童言无忌     
在一家农村私塾里,老师教一个小学生读《百家姓》. 老师:你姓什么? 学生:我姓赵. 老师:"赵"字就是你的姓. 老师:你口袋里有钱吗? 学生:有. 老师:"钱"姓就是"有钱"的"钱".你是爷爷的什么人? 学生:孙子. 老师:"孙"姓就是"孙子"的"孙".我的名字你知道吗? 学生:知道,"李光年". 老师:"李"字就是我的姓.好,现在你连起来念. 学生:"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李光年!"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分数应用题较为抽象,它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分数应用题之难,主要难在应用题里存在"量"和"率",这也是分数应用题最主要的特征。所以,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把握其特征,"量""率"而行,才能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一、"量""率"区分,把准分数意义1".量"的意义:自身的数值在平时的教学中,"量"是与"数"相对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怎样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用品茶作比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正向引导,抓住关键词,拓展知识域。在教育教学中,我就是这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一、"喝茶"——立足课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结构简单,语言单一,学生易学却不易掌握。我们的讲解务必系统化、层次化、可接受化,就像喝茶一样,一个杯子,一点茶叶,一杯热水,缺一不可。1."为学生准备茶具"——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口算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们以口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发展学生们数学能力的第一关.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三化",即口算教学的直观化、合作化、变式化入手,就如何激活小学课堂中的口算教学,让口算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教学北师大版国标本教材一年“级数豆子”一课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在估算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进行估计,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用手任意抓一把豆子放在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估一估杯子里一共  相似文献   

19.
第四只杯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最后也没有多少水存在。”“那第三只杯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追问道。“第三只杯子里面应该有水,但却是脏的,因为杯壁上有一些脏东西,…  相似文献   

20.
“体积”属于空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体积”概念。 一上课,我就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入相同高度的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的水多?”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说:“两只杯子一模一样,水平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