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直觉是一种不同于理性的认识,其主要特点是心灵凭借意志钻入对象内部。直觉对于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文学意象的整体把握,消除语言的杂语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在传统的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语创造活动中酝酿与发现阶段的催化剂,是极为重要的思维工具,对提高人们的领悟与觉察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普遍语法观与第二语言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以普遍语法观为出发点探讨第二语言能力的研究。虽然语料分析(包括对比分析、差错分析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们忽视了语言能力中的重要一面,即语言知识的天赋性和普遍性。我们认为,中介语能力是个复杂系统,包含天赋的内在知识系统和后天的习得系统,而后天的习得系统包含具体语言的参数设置和词库的子语类化特征。交际策赂、社会文化知识等虽然构成语言使用水平,但是不应该作为从理论意义上探讨语言能力的研究对象。除了可以从外在主义的角度研究中介语语料,归纳整理出具体语言运用的规律,我们还可以从内在主义的角度透过中介语使用者的直觉探索潜在的语言知识,考察普遍语法原则在中介语中的反映。笔者认为,调查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直觉或合乎语法性判断与中介语的语科研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4.
语感属于直觉思维,却有“认识论”的品格。语感教学是语教学的本质、核心和终极。培养语感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要落到实处上。  相似文献   

5.
成熟语言的本质在于它的概念性和逻辑性.但是,在语言的生成时期,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名称却产生于直觉表象,即语言产生于直觉的凝聚,是原始人心灵表现的产物.正因为语言的表现功能是本源性的,所以语言艺术的表现性也就成为一种顺其自然的必然.但是,语言艺术并不只是表现,表现是语言艺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直觉是一个从西方引进的概念,内涵复杂。直觉是一种有规律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与对问题的探索有密切联系;直觉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直觉思维的主体具有坚信性。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直觉的教学。传统语文教学法虽有许多弊病,但仍然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时间检验的符合本民族思维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忽视直觉的误区;剥夺了学生的直觉体验,忽视了语文的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语言直觉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扩大阅读的库容,设计高效的诵读,强调理智的思考,重视整体的把握,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直觉是人们在长久思索某一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形式,豁然洞察问题实质的一种思维。它具有表现的突发性,结构的跳跃性和结论的或然性的特征,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领先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英语口语交际中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语言层面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熟练运用各类话语标记语可以使学生增强中西方文化对比意识,逐步接近英语母语者的语言习惯和心理文化特征,具备良好的语感、语言直觉和一种语言生成转换的能力,恰当得体地与他人交流沟通,提高交际效果和口语表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裴启《语林》一书的叙事艺术,明显体现出对文学性叙事的自觉认定。“野史杂传”则是从史传之实录精神到《语林》之“为赏心而作”这一过程中起过渡作用的重要环节。《语林》一书具有“时空模糊”之叙事构架,具体表现为对历史时间的消解以及对社会背景的省略。  相似文献   

10.
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识过程,是一种科学方法,对科学发现与发明具有重要的作用,从DNA的发现过程可以得出。直觉的产生与发挥作用必然包含丰富信息的吸取与酝酿过程。对信息材料有意识的逻辑加工引发潜意识的加工过程,从潜意识的逻辑加工到直觉的直接显现过程,对直觉成果雏形的修正、补充、完善和验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言语直觉水平的评价一直处于经验描述的状况,文章采用实证方法研制语义直觉测评工具。选取常用近义词所造的句子为测试材料,对345名六年级学生语义直觉进行测量,并以语文教师对学生语义直觉的评定为效标,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量工具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学生言语直觉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文学活动中的灵感和直觉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环节,它们都具有突破性、瞬时性、创新性以及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等诸多共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差别,不可混淆。从中西文论有关灵感和直觉的论述中批判地继承其合理科学的成分.正确认识灵感和直觉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和把握好灵感和直觉在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积极引导和一定限度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语感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随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日益显露出来,但是至今缺少理论上令人满意的界定和论证。从语言的出现造成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的定位,以及无意识心理在人的意识活动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入手,可以看到语感就是我们对语言的无意识,由此,就可能深入探讨语感在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两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简要论证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华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感,并具体阐述了华语语感培养的5项原则与方法:努力扩大华语的有效输入;在交际活动中培养语感;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总结汉语规律,自觉建构华语表达方式;继承语文教学传统,加强记诵.  相似文献   

16.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语文教师只要深刻认识语感的性质,明确语感教学的意义,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能力、增加学生对意象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等方面着手,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汉语界与外语界对语感范畴多有论及,但未能就语感范畴的本体进行质的辩析。文章从韩礼德关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社会功能概念出发,对语言教学中涉及的语感问题进行母语与二语语感的甄别,并就英语教育提出更为可行的语言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和顿悟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的培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文章拟从语音、词汇、汉字、语法、语境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以来,指称理论是分析哲学讨论的中心话题,描述语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两个观点一直主导着这个领域。克里普克(Kripke)反对传统的描述语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多数哲学家们和克里普克(kripke)保持同样的观点,一般认为指称是和人们的直觉保持一致的。近来文化心理学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指出文化在人的语言直觉和认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ichard Nisbett和他的同事的实验发现东亚人与西方人在认知过程(如:感知、注意和记忆)中存在许多差异,因此一些学者开始怀疑在假定情境下人们对于专名的指称的语言直觉会随着文化差异有所不同。(如:Edouard Machery,Ron Mallon,:Shaun Nichol,Stephen P.Stich.的实验)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会提供一些新证据来讨论语言直觉随着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