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眭依凡 《教育研究》2006,27(2):11-15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精神对大学教师具有凝聚、激励、导向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精神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和困惑。应当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精神构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对教师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规范作用,大学教师行为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近年来,大学精神在大学教师行为中的缺位,大学教师行为失范等问题凸显。理清大学精神和教师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二者关系面临的实然困境,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基本职能履行中的精神追求被弱化,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大学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竞争的无序化,以及功利主义思潮和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等造成的。实现大学组织的价值重建、促进学者本真使命的回归以及强化制度建设等是强化大学职能履行中精神追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我国大学教师学术人格的异化与传统大学精神的先天性缺失和现代大学精神的失落不无关系。大学精神是大学人在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永恒性价值观体系,以大学文化为载体,是大学的灵魂与生命力之源。理想的大学精神应当是兼具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兼具出世精神与入世精神、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体系,是适宜当代大学教师理想学术人格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教师精神作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基本思想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教育具有坚定的信仰,对于学识具有勤奋的努力,对于教人具有高尚的人格,构成了近代教师精神的主体内容.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实践中,近代教育家不但自身推崇和力行教师精神,而且努力培养学生的教师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是大学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大学人的共同修身、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符合一定时代特征,并形成自身鲜明特色文化体系中的核心文化。教师品质是大学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学术研究水平、教学能力、道德行为、教学方法、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品质直接凝练、提升和丰富大学精神。决定了大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而大学精神在形成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领提高教师品质,两者在育人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境界在于达到求知的完美,但检讨近二十多年中国教育的思潮变迁,我们不难发现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赚钱论”之间此消彼涨的观念变更。大学教育的工具理性过分张扬,单向度的大学教育观正在淡化着大学教育的理想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天底下最古老、最神圣的职业.育人教书是它的使命.强国兴邦是它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教师的外在称谓不断变化.但教师的角色内涵始终不变.“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天底下最古老、最神圣的职业,育人教书是它的使命,强国兴邦是它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教师的外在称谓不断变化,但教师的角色内涵始终不变,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天底下最古老、最神圣的职业.育人教书是它的使命.强国兴邦是它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教师的外在称谓不断变化.但教师的角色内涵始终不变.“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精神特质是指大学教师群体的内在学术追求和外在社会需要的相互作用下,在大学教师群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应形成并体现出来的独特精神特质.独立、求知、创新和仁爱是大学教师精神特质的基本内核,这四种精神特质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本文对当前大学教师在这四种精神特质上所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缺失问题进行了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养成大学教师精神特质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对知识经济背景与国际竞争要求,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大学,作为创新基地,应该思索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大学精神;高校教师,作为创新的主体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崇真、求美、向善、务实是其本质。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大学的理想主义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坚定的科学信仰、高雅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是一个集学者、师者和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社会角色,他们也因此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精神向度,即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大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他是一种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的担当者和体现者.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这三种精神之间不断交流、不断对话和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是联接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7.
王伦光 《教育探索》2011,(11):81-83
倡导主体间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担当起自己的学术责任、启发学生创新创造,构建大学人和谐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KAQ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具有依存性、一致性和包容性。人文精神既含有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的精神因素,也包括发展科技的精神因素。同样,科学精神中既含有科学技术的精神要素,也包括促进社会发展和终极关怀的精神要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最高层面上是高度融合、统一和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9.
陈蕾 《青年教师》2006,(1):22-24
现代社会,我们崇尚个性的张扬、精神的展示。教师是社会中特殊的一群,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他们都是与众不同、丰富多彩的,教育需要、学生也需要真实地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对教师精神世界关注不够的现象。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利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精神的内涵可理解成:为师者的"爱",为学者的"自由",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而如今,大学教师却由于受到物化世界的遮蔽、世俗权力的挤压、自我顺从的伤害,导致应有的爱已妥协于工具主义,自由思想逢迎于世俗权力,良知责任蒙蔽于媚俗文化。我们需要让大学教师走出工具主义,唤醒教育爱;消解官本位主义,营造自由生活;尊重高雅情趣,重建知识分子的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