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大煜,字任宇,1906年2月15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长泾镇。他从小酷爱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以后,考入南开大学,后转清华大学。1926年张大煜和清华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等校学生发起组成大地社,该社由翟凤阳负责,成员有葛春林、袁翰青、张大煜等十余人,他们经常探讨如何"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并多次参加学生运动,为清华脱离外交部管辖,从留美预备学校转为正式大学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林 《教书育人》2006,(6):33-34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最早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于1997年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学生纷纷参加。1998年,全国举行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不少成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还有一些高校举办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举行“校园创业计划”竞赛等。这些活动对全国各地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存在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救亡图存,使国家富强,增强抵御外海的实力,出现了诸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其中郑观应“商战” 思想特别引人注目。在外国商品和资本不断涌入中国之时,郑观应认识到了“商战”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种种与外国势力进行“商战”的措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全面而且独具特色的发展资本主义民族经济的思想体系,代表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和理论认识的先进水平,其中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文 《现代教学》2010,(9):F0003-F0003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的前身,是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沪上名校——立达学园。1925年,为了实现“教育救国”“文化救国”的梦想,“五四”学生运动领袖匡互生与丰子恺、朱光潜等在上海集体创办了立达学园。“北有清华,南有立达”“武有黄埔,文有立达”——立达学园曾以一种崭新的教育理想,引领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创客运动”流行于欧美国家的同时,也在中国的校园里兴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一些中小学,有的创设了“创客空间”,有的开设了“创客”课程,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提供“让想象落地”的平台。通过“创客”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接触……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后,一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困绕着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各俱其说,各行其是.其中“教育救国论”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救国方略.它随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其主要提倡者如:黄炎培、晏阳初、网行知、蔡元培、张伯警、陈独秀李大到、余家菊等)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有思想的植入,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这一思湖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特殊的社会环境。第一、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7.
近代仁人志士的各种救国主张,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本文试图概括勾画甲午战后出现的救国主张和实践的轮廓,抛砖引玉,求教方家。一、实业救国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级的仁人志士纷纷挺身而出,提出自己挽救民族危机的救国主张。孙中山等人组织兴中会,酝酿以革命“振兴中华”;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力图以维新救亡。在此同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华大学1998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并将其列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作了考察和回顾,特别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它与历史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几种相近的科技思想作了对比,并与日本的“科学技术立国”战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思想启蒙者,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张伯苓的“教育救国”、“西学救国”、“实业救国”、“德育为本”及“女子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风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风建设的回顾与思考陈刚顾佩孙凤兰1990年,清华大学在经过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经校领导讨论并由清华大学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建设、评选优良学风班”的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寻求一种机制,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制定激励举措促进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才培养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出发,建立并实施“清华大学一级实验室”评估、“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和“清华大学学生实验室建设贡献奖”评选等实验室管理改革“三项举措”;现已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有力地加强了学校实验室和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以及育人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中书局1935年创办的《教与学月刊》杂志,系我国近代第一份教学论学术期刊。《教与学月刊》以权威性、学术性和专业性为办刊定位,栏目设置丰富,作者群体知名度高,旨在使刊物成为教育界公开讨论的园地、科学救国或文化救国的先声、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良友。紧扣“教”与“学”的办刊要旨,围绕“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材”等研究领域,《教与学月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同时也不定期推送“教学专题号”来组织广大学者深入探讨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教与学月刊》是近代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和教学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别五个层次。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绝非仅仅是一般下层民众的爱国主义,统治阶级顽固守旧派默许乃至公开支持义和团“灭洋”,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心理基础。近代中国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术救国,以及各种启蒙、维新和革命,都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不同,各具其时代进步性、局限性与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实施[本刊讯]清华大学“211工程”经历两年零三个月的规划与论证,已于1996年9月获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批准。清华大学“211工程”建设总投资为4.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亿元,国家教委投资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教育部批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试行自主招生、自主考试。到2007年,试点学校总数增加到59所,有越来越多的素质很高却不擅应试的学生和“特长突出、考分疲软”的“偏才”、“怪才”通过这一政策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从北京的长安街步入南河沿大街时,路西一座庄重典雅、古色古香的院落,便跃入眼帘,这里,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欧美同学会。这一历史悠久的留学生团体,经历了80年的风雨和辉煌,在她所走过的道路上,印下了几代归国学子的足迹…… 一 那是191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体刚刚诞生不久。一批批从西方留学归来的学生,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聚会在一起,抒发见解,探讨富国强民的策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颜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把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思想”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动态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从2006年9月5日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接受教育部、卫生部双重领导。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原清华大学医学院将逐步整合成为一个一流的医学院,清华大学不再另办医学院。据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已共同制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招生培养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具有“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两校学籍。广州出现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研究所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研究所日前在组建刚刚1周年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正式揭牌。该院致力于“文化兴院”,国学研究所成立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全院学生中开设《国学精粹》必修课,今年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就是接受国学教育,学院还把开学这个月设为“国学活动月”,安排有国学讲座、古琴欣赏、书法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国学课程列入全校学生必修课的做法,目前在广东省高校中尚属首创。深圳大学调整为21个学院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深圳大学由原来的13个学院调整为21个学院。同时,新成立了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等。据介绍,本...  相似文献   

20.
序跋是窥见学者学术思想、性情志趣及学界交游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林纾高度重视序跋的写作,“林译小说”的大量序跋是其启迪民智,探寻救国图存之道的重要载体。在林译序跋中,林纾提出了“变法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一系列重要的理念,是林纾渴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国之梦”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