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的课改取得了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其实课改的实质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就是由问导到导问。文章阐述了导问的实质,导问的层次以及教学中导问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平 《生物学教学》2013,38(2):14-1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在教学中掌握"问"的艺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从阐述了"问"的指向、"问"的氛围以及巧用"问"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金瓶梅词话》的疑问句及疑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中的疑问句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以及反诘问。其表达语气有三种手段——语义关系、疑问词和固定句式。《词话》的疑问词分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和凝固结构。  相似文献   

4.
正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世界数学年会中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已影响了数学世界一个世纪的发展,它的影响还将更加深远下去.更早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更是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意味着提出问题的意义胜于问题的解答,意味着求知不如善问,善问不如识疑.教人知不如教人识疑,不如引人善问,而善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正是完成这些目的最有效的方法.关注教学中"问"的意义,应包含学生问与教师问,自问与他问以及问的时机,问的目的,问的环境,问的技巧等各方面内容,下面就此再谈点认  相似文献   

5.
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会问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从学情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的准确把握;会问源于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会问源于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在学生有疑处不着  相似文献   

6.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美国教育法家斯特林?卡尔汉指出: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托式的思辨能力培养离不开有效课堂提问.该文提出四种有利于培养思辨能力的问题类型:问目标目的、问细节经历、问灵感创意以及问观点想法.此外,还基于大学英语思辨教学现状讨论了提升问题有效性的策略,以期学生在知识学习、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问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做学问的人,更应当学会"问"。这里的"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的探究反思的过程,要把自身置于新课程环境下研究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要用新的眼光去分析。一、何为"问课"何谓"问课"呢?汉语词典解释为请教课业。"问课",顾名思义,有追究之意,其目的是追究"为什么"。授课者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应该反思,以及主动询问学生、同  相似文献   

9.
接到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面试通知后,我开始预想面试老师会问我什么问题,我猜想会问我对于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以及报考华师大和师范生的原因。也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坚定地选择做一名历史老师。在预想好这些问题后,我结合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会问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从学情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的准确把握;会问源于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会问源于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在学生有疑处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解疑,让学生无疑处生疑,有疑处思疑。  相似文献   

11.
"导问式"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导问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入手,着重研究"导问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把握的问题."导问式"教学致力于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伍志刚 《教育》2014,(3):58-59
问题意识在学生学习以及往后的可持续发展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本文以灌输数学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多问;营造适合于问的氛围,教会学生如何去问;问题意识培养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中动态创问具有"跨越思维沼泽、走进深度思维""倡导问题驱动、立足动态生长""突出先学后教、体现因材施教"以及"实现问学相融、引领智慧畅想"的重要价值意义。智慧数学理念下数学课堂应"立足慧学:突破学习桎梏,从粗糙感知走进精致理解""启迪善问:过程精准自诊,从盲目质疑走进理性批判""达成深思:打破思维结界,从程式解题走进智慧理答"以及"进阶智辨:力求高阶推理,从孱弱描述走进全维思辨"。开展动态创问,能够实现从边缘思考走进深度思维,践行问学相融、思维共生、智慧共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问是课堂教学的蟮本方式之。会问的教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从学情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的准确把握;会问的教师源于fI身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灵活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会问的教师源于在学生无疑处没疑,在学生有疑处不着痕迹地点拨、引导解疑,让学生无疑处生疑,有疑处思疑。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置问",就是诗歌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意地设置问句,从而产生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唐诗中的"置问"应用广泛,其类型、方式以及作用也多样。梳理这些"置问",对深入理解诗的内涵诗人的情感,不无裨益。一、问句的类型就问句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大致包括反问、设问、拟问三种类型。(1)反问,也叫反诘。是借助于诘问的语气、表达与辞面相反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的形式是疑问的,内涵却是肯定的,即所谓明知故问。问的目的在于加重语气,强化感情。比如: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与意见.教师问课其实就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也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者分开考虑,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可以去问、可以去想或可以去做的事情,提出问题是进一步明确发现的问题以及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有了问题自然需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无从谈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  相似文献   

19.
廖学春 《教师》2012,(13):117-117
笔者偶然在某杂志上中读到一篇名为《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的文章,谈到在课堂上让学生敢问、想问、有问、会问以及让教师准确答问的五大策略。令笔者质疑的是,作者认为学生提出问题后,"为了即时、满意地给予学生答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得有一池水,  相似文献   

20.
一、试题中四个必修模块分值比例(共100分)经济生活分值28分,其中包括选择题的1—3题和非选择题的37题第(2)问的前半部分以及38题第(1)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