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拿大频发的校园欺凌问题引发社会、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为防治校园欺凌,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教育部、学校、监护人乃至社区的责任,通过多年的干预和治理,省政府分配权责、学校全纳支持以及社区的协同共进,校园欺凌防治成效斐然。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系统的治理方略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是其防治校园欺凌的主要经验。给予我国的启示:应推进立法,建立系统的反欺凌政策体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营造全纳校园环境;构建反欺凌共同体,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佐治亚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反校园欺凌法案的州.该法案经历了多次修正,对欺凌的定义不断细化和完善,从可见的身体伤害到隐性的精神伤害,再到网络欺凌.法案明确规定了各相关主体在反校园欺凌中的具体责任,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责任,学校的预防与惩治责任,家庭的预防与教育责任,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校园欺凌干预体系.该法案在默里县学区泰勒自杀案中得到应用,法院以默里县学区及学校严格遵守了佐治亚州反欺凌法案的相关规定,免除了学区及学校的责任,明确了学校在反校园欺凌中的责任边界.法院的判决对学校制定反校园欺凌的政策和程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校园欺凌,加拿大安大略省积极采取校园预防欺凌行动,形成较完备的校园欺凌预防体系,明确界定欺凌的含义,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系列政策、法规,统筹管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追踪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评价工具,客观公正地对校园环境进行评价.此外,明确校长、教职员工、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的角色,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校园预防欺凌计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5.
校园欺凌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并相应影响到这些孩子后续的学习、成长.中小学校开展支持学生正面成长的反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是降低学生欺凌风险的治本举措和远景规划.在反校园欺凌专题教育中,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和自我教育,对校园欺凌进行相对全面正确的认知建构,养成反对欺凌的正面思维与行为,包括不当欺凌者,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在中学生中尤为显著。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对生命教育缺乏重视、生命教育的针对性不足以及学生个体差异被忽视是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及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是预防及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理念、路径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秉持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谨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的三大突出理念.在立法路径上,美国校园欺凌立法经历了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立后修的基本路径.美国反校园欺凌法案一般涉及法案界定、区域政策制定与运行、区域政策构成以及反欺凌措施等4个板块、11个方面的内容.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对“欺凌”的界定虽不统一,但基本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精神欺凌、同伴欺凌、网络欺凌等5种类型,且对欺凌的界定标准也在不断细化.美国各州的反校园欺凌法案明确了政府、学校以及教师三大反欺凌相关主体及其职责.美国反欺凌立法机构多次修正相关条款,加大了对欺凌行为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同时为被欺凌者设定了投诉、正式申诉、调解、法律诉讼等广泛的权利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逐渐呈现网络化、低龄化、隐蔽化的特点。校园欺凌不担扰乱了校园环境,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安全,还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了不良影响。如何有效治理校园欺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日本校园欺凌问题的概念演变、生成原因及防范机制进行分析,建议我国应该从立法体系架构、主体责任划分、监管平台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建构三位一体的防范机制治理校园欺凌,共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法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欺凌监测软件的运用、角色职责的明晰、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培训以及欺凌者的惩戒措施五个方面,具有政策内容系统明确、监测系统严谨专业、角色职责划分明确、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详实以及惩戒手段人性化的特点.政策实行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法国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校园欺凌行为呈下降趋势".然而就反校园欺凌政策内容而言,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譬如部分学校政策内容简单不够具体、缺乏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11.
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基础在于明确校园欺凌的具体行为。当前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了探讨,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学界普遍采用的主观意图恶劣、违背他人意愿和重复性、持续性等传统特征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校园欺凌问题的实际情况。校园欺凌是当前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政府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确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校园欺凌定义,明确校园欺凌的具体行为,对于现有政策法规的进一步修订和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中小学反校园欺凌政策是英国政府为了遏制与破解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校园欺凌难题,通过立法、行政干预、技术支持等手段,促使全国中小学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治理措施与方案.该政策实施多年后成效显著,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欺凌行为骤降”.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政府立法先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各校政策制定的因地制宜以及政策内容课程化实施等.但是,就反校园欺凌政策本身而言,尚存一些问题与不足,譬如部分学校的政策内容简单、缺乏激励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工作的关键力量,研究其参与和干预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中小学教师干预校园欺凌计划研究结果发现"感知欺凌情境严重性"、"自我效能"、"同理心"是教师干预校园欺凌情境的三个显著因素,而大多数组织特征变量并未产生明显作用。该计划为防治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策略,即发挥教师旁观者正向作用,阻断欺凌情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增多,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说明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是实际存在的,而且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它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和伤害是极大的,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作为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凌的实质是学生缺乏关怀导致的道德行为偏差,进行严厉的惩戒的确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但并不能让学生意识到欺凌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校园欺凌治理的关键应该是让未发生欺凌的学生断绝欺凌的念头,形成道德自律;让被欺凌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关怀教育理论主张以关怀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其教育思想与防治校园欺凌的感化、教育、挽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从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来看,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学生缺乏自然关怀体验,阻碍了伦理关怀的激发;学校缺乏关怀氛围,部分学生道德异化;关怀榜样缺失,部分学生道德冷漠。由此提出校园欺凌的防治之道:加强自然关怀,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育成关怀品德,消灭欺凌的种子;营造关怀氛围,切断欺凌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行动,其中,英国中小学校在校园欺凌防治上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进一步明晰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健全和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机制,强化针对校园欺凌者的惩戒教育,增强师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郭婕  马钰 《教育评论》2020,(4):153-157
校园欺凌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教育难题。日本颁布《校园欺凌防治对策推进法》,完备学校与政府等多层次组织设置,开设思考、讨论式道德教育,欺凌防治效果明显。立足校园欺凌防治现状,我国应以法治建设为引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多元协作为助力,优化学校欺凌治理方案;以立德树人为环节,提升师生欺凌应对能力;以基层调研为支撑,科学考察欺凌防治态势。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校园欺凌被视为“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未受到足够重视.1999年科伦拜高中枪击案以后,如何通过立法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规制成为美国联邦和各州关注的重要问题.囿于公共教育的州权自治传统,美国在联邦层面至今未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而是通过《教育法修正案》《民权法案》等法律加以规制.联邦层面的法律规制以事后救济为主,不足以让校方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校园欺凌的事前预防.在州层面,美国各州通过专门立法对校园欺凌予以规制,在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报告机制、处理机制和协同治理机制.但同时,各州立法在规范学校反欺凌政策、惩罚欺凌行为实施者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