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谈话导入1.(板书:昆虫)看到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蚂蚁、蜜蜂、蝴蝶、蜘蛛、蝗虫……)用简要的话语来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2.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一生迷恋昆虫。在《昆虫记》一书中,他曾经写道:(出示)"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阶段的说明文和其他阶段的一样,关注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用准确无误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客观地描述事物本质。《蟋蟀的住宅》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用语传神的说明性文章。本文的重难点就是从工具、选址、设计三个方面去感悟蟋蟀住宅的"伟大"。而如果仅仅是告诉学生这三个方面,那么学生只是知其然,而没有真正领悟所以然,所谓的"伟大"也只是书上是这样写的,老师是这么说的,根本没有真正地体会。那么如何利用说明文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主旨: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融自然知识、儿童情趣于一体的观察笔记.笔调自然、生动,用拟人手法把蟋蟀世界描写得绚烂多姿.本教学设计主要在"拟人"上下工夫,使课堂始终洋溢着"趣".使学生始终对虫子充满着"情".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沃克医生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3.了解课文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突出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并且通过读表现出来。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仿写迁移练习。教学重、难点1.理解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2.朗读人物的对话,感受“军神”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还有些我们感到当堂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5.
6.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7.
正一、未成曲调,先铺情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8课《广玉兰》,请用你积累到的文中的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如,()的广玉兰。2.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都放在一首诗里。(出示诗歌,生齐读)她幽香清丽/洁净高雅/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她的美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始终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通过看、说、读、想等方式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意境中欣赏美的画面,聆听美的音乐,体会美的语言,感悟美的意蕴,从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而与文本充分对话。[教学要求](1)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感情的重点词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习得语文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本设计正期待引导学生借语言文字技能习得与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机融合,实践"人文性的开掘是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来,学生是自然而然地  相似文献   

10.
[设计说明] 《促织》在第一课时重点疏通课文,安排学生做任务卡片,对于文言字词、句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对《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的相关情况做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重点研究《促织》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主题,最终让学生不但读懂,而且会读.教学设计为如何让学生从学习的"起点"抵达学习的"终点",本课的"起点"是基于学生对小说情...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课。教学目标: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设计理念:神话是想象的产物,神奇是神话故事的主要特色。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把文字还原为画面,并用语言描述画面,从中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和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凸显课堂的语文味。教学本课,还应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喜爱,鼓励学生在课后更多地阅读神话故事,继承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14.
设计思路 :“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 ,教学重点是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 ,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本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学习数学 ,力求体现以下价值追求 :1.将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强调从儿童周围生活中取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组织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思想与方法。2.使儿童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整理、讨论、操作、调查等…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能背诵第四节。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领会作者对小鸟的关爱之情,受到保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程序一、亲切交谈,渗透文本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生: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作者的幻想,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本文再现了《赶海》一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建奎 《考试周刊》2013,(95):16-17
<正>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声读得再洪亮点,再读。(1)课题读得这么棒,老师相信这些词语你们也一定读很好。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决心治理千辛万苦安定伟大代代相传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每一排词语都分别和什么有关(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2)词语填空。  相似文献   

20.
王辉 《考试周刊》2013,(11):30-31
<正>教材简析:《金子》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22课,主要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开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指望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本文内容简明,情节曲折,但其中蕴含的道理较为深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勤劳致富,而要充分认识到彼得身上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眼光独到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