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丽利 《教育评论》2022,(4):139-143
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发展,重拾并认同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基于乡土文化视角,分析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在诉求,是对乡土文化再认知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乡土人才的核心抓手。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现路径转型,表征为“三个转向”:发展内驱动力,从“局外人”转向“内部人”;乡土文化的再认知,从“同质化”转向“特色化”;体系构建,从“单一性教育专长”转向“跨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的主力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教师队伍流动现象显著、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出现受乡村教师的“去乡土化”、乡村教师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工作投入与工资收入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需要优化乡村教师收入结构,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使教师安心从教;定向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后备来源;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重塑“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缺员、身份界限模棱两可、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式微等困境。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教师管理制度失范、身份认同的多重困惑、职业信念中乡土文化缺失等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交织影响,阻滞了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据此,可采取全面优化乡村教师师资配置、重塑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畅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通道、科学制定乡村教师待遇体系等措施以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源头上树牢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赓续传统乡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同时师范生也面临乡土情怀淡薄、乡土文化教育渗透不全、乡村实践经验贫乏等困境。为了促进师范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须加强国情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发乡土教材和设置乡土课程、增强乡村教育实践,不断增强师范生乡土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师范生到广大乡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土社会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动力优势,实现文化、科技、教育的有效联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是:凸显乡村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激发乡村教师学习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动性,增加本土化教育经验;增强乡村教师的互动性,使其厚植教育情怀;把握乡村教师的职业敏感性,重塑其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以乡土文化为中介的本土化回归,是当前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之举。经探析,提出乡村振兴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共生式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以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为原点支撑、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以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为依托的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逻辑意蕴。针对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仍面临观念维度上乡土文化附庸思维下的“向城性”、课程维度上乡土知识匮乏状态下的“单一性”、行为维度上功利主义取向诱导下的“离土性”的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的发展路径:乡土观念方面,文化自信下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转变;乡土课程方面,地方知识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转化;乡土情怀方面,乡土文化里乡村幼儿教师情怀的彰显。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8.
立足乡土大地、厚植乡土情怀、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地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明确了农村地理教师乡土情怀的内涵,即坚守乡村教育初心、增强乡土教育智慧、促进乡村社会发展、融入乡土文化生活,指出乡村教育的异化、乡村生活的逃离、乡土文化的割裂是当前农村地理教师乡土情怀失落的主要原因,而强化责任自觉、能力自觉、行动自觉、文...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振兴。乡村教育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当前乡村教育对于乡土文化处于疏离状态,诸如“跳龙门”的乡村教育目标,“向城性”的乡村教育内容以及去乡土化的乡村教师养训体系等问题。基于此,应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师资养训等方面重塑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互促共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霓 《人民教育》2023,(Z2):10-14
乡村教育振兴决定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效益和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目前,乡村教育还存在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仍不足,实现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还有距离,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随迁子女升入普通高中的机会依然不充分,乡村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能力还不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仍不高等薄弱环节。因此,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教育振兴应从如下方面着眼:植根乡土文化夯实乡土教育文化自信;加大乡村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乡村教师发展体系;多措并举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重塑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立足乡村、奉献乡村奠定了坚实的乡土教育情怀和乡土文化自信。当下,随着乡土文化转型和乡村社会结构秩序重塑,导致乡村教师原有乡贤角色迷失和旁落,他们逐渐沦落为乡土文化的“陌生人”、乡土治理的“逃离者”、乡土教育的“技术人”、公共身份的“遮蔽者”、专业身份的“教书匠”。基于此,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应确立回归乡土的培养机制、厚植反哺乡土的教育情怀、生成在地化实践教育素养,以期实现乡村教师回归乡土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应有时代使命和乡土文化责任为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12.
对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进行综述,形成如下基本认识。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乡村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全面发展,其实现需要更新发展理念、秉持系统思维、解决供需矛盾。在学生发展层面,既要注重提升乡村学生学业能力,又要关照乡村学生精神世界,实现乡村学生生命整全发展;在教师队伍层面,要解决教师流动问题,培养教师乡土情怀,完善师资配置政策,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在课程层面,要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注重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学校课程创新;在教学层面,要注重技术赋能和学校治理改进,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高水平教师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学、名师工作室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U-MS-D共同体)已成为教育同行探索的焦点。然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乡村教育振兴发展仍存在差距。文章梳理乡村艺术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探索培养策略,构建“U-MS-D”共同体合作模式来支持和促进乡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教育是培育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教育的“守望者”,在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乡村学生的乡土情怀,滋养乡村学生独特的文化个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教育面临着重重困境:受“教育上移”影响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因升学为导向无暇顾及乡土知识教育,而“向城流动”则弱化教师乡土教育情怀等。唤起乡土文化自觉是新时代乡村学校的重要使命。为此,需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构建适合乡村学校的评价体系以及培育一支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提出的乡村教育目标及乡村振兴战略相比,目前的乡村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突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代表性成果,它对今天的乡村教育及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梁漱溟主张通过传统文化来重塑乡村教育的魂,通过综合实践改革的推进来培育乡村教育的根。这一思想提供的启示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文化自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文化统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是文化提升。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定向造就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优化培养全程,构建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重视过程管理,铸就教师培养过程精品服务,以深化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改革,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乡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内在功能,所以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乡村教师担承着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即在承续和改造乡土文化以及培养"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乡村发展的特殊时代节点,乡村教师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多种张力的交互影响下面临着"无知""无情"和"无能"的巨大挑战.面对乡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功能障碍,乡村教师应从"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和"改造乡土"三个方面,探索文化传承的教育作为,贡献振兴乡村文化的个人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业已成为时代要求。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条件与困境、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讨,集中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互动”等五个议题展开讨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都应当关注并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9.
龚会妹 《林区教学》2024,(3):109-113
乡村卓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保障。除一般性核心素养外,乡村卓越幼儿园教师还需具备乡土情感素养、地方性知识素养、乡土学前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素养。乡村卓越幼儿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唤起教育灵魂,强化乡土教育情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知识素养;优化职前培养体系,助推乡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重视教育行动研究,加强乡村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立足乡土视野,增强乡土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是将共性化教育理念与乡土化教育特质统整融合,在回应全球教育趋势和乡村教育诉求中促成乡村教师发展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感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向度表现为秉持“嵌入乡土”的发展理念、优化“取材乡土”的知识结构、强化“回应乡土”的教学能力和培育“热爱乡土”的教育情怀等方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发展理念失真,专业化思维制约着公共精神的扩散;知识结构失衡,乡土知识被挤压排除在专业知识体系外;能力养成失准,过于重视对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乡土文化失落,教育情怀在向乡土社会扩散中面临枯竭。回归乡土世界以彰显乡村教师的公共责任担当、补充乡土知识以完善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乡土智慧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回应能力、厚植乡土情怀以涵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品性,是破除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困境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