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静品语文——推进了深入精细的教材解读“静慧课堂”倡导静品语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静慧式文本解读、静慧式课堂目标研制、静慧式学习单设计,推进深入精细的教材解读。1.静慧式文本解读静慧式文本解读,主张教师基于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静观教材,整取挈领;静察文本,精求细思;静悟语言,发现慧心。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以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初步探讨“静慧课堂”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寻求小学语文学法立根溯源的变革之路。一、“三单”助学,搭建支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静慧课堂”教学设计,要从让学生学会什么、如何学会、是否真的学会三个角度出发,研制“学”的内容,设计“学”的活动,做实“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唐老师好!首先祝贺您获得武汉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我了解到您和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倡导“静慧课堂”的教学主张。那么,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静慧课堂”的研究探索的?  相似文献   

4.
<正>唐静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她倡导、探索和实践的“静慧语文”育人主张,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成果丰实,已蔚然成风,产生了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一、“静慧语文”育人的实践影响和理论贡献1.实践影响“静慧语文”育人实践从独立的个体摸索,发展成为省级名师团队的集体践行,在多省市、多地区、数十所名校产生了影响,助推了区域性教育发展,影响了国际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静慧课堂’是一座花园,那我们就是花园里追逐蝴蝶的孩子,在语文的世界里与蝶共舞,领略最美的风景。”这是唐静老师在“静语文”课题总筹备会上的结束语,也开启了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路。探路:亦步亦趋,探单元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静慧学习”,始终聚焦学生的言语智慧生长。言语智慧,即言语创造性表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它是以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基础的言语实践深入发展的结果。新时代语境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贯彻创新理念,引领学生走向从“新”到“心”的言语智慧生长。具体而言,要联结创新生活,确定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要发展创新思维,设置进阶有序的学习任务;要促进创新互动,开展持续有效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7.
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或“达成”新的教学效果呈现。课堂生成,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体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双丰收,必定在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那在生成的环节中必定会无动于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看重课堂生成,必须追求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玉富 《文教资料》2013,(27):141-142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是“生活化”课堂的追求.打造“生态课堂”,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在“生疑、质疑、释疑”中拓展认知结构,深化认知水平.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生”动;设计梯度合适的问题,激活“生”动;顺学生自然思维,给“生”动以空间;适时引导反思,让“生”动更加深刻,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课堂上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高效课堂中,要使学生的学习速度快、学习收益大、学习体验愉悦,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提高课堂效率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不应该是“背着学生走路”,而是“引领学生愉快前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高效课堂并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对思品重视不够。为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到课程准备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三是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四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爱因斯坦说:“我从不试图给我的学生教些什么。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在其中自由地学习”。课堂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在英文中课堂与教室均为“Classroom”,多数英汉词典对“Classroom”的解释也把教室、课堂并列为一处,把课堂看作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校内的特定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课堂的基本属性。与教室不同的是,课堂更强调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境。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思维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类型常常包含三种:单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型课堂”;以讲解为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理解型课堂”;再往前走一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型课堂”。  相似文献   

14.
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一个“实在的课堂”,备课中体现朴实,教学中体现扎实,敢于暴露问题的真实;给学生一个“质疑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包红娜 《辽宁教育》2022,(23):77-79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根本解决策略之一“。减负增质”指的是以减学生“学”的负担来“增”学生“学”的效率,以“增”教师教学的质量来“减”学生“学”的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精准抓住课堂规律“,做到应教尽教”,要以课堂规律为抓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把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精趣导入;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精准施教;巧设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活动,精致练习。教师要以“三精”,促进“双减”、实现“增质”,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思辨、明理、减负、悦己。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抓得过实 ,学生学习缺乏挑战性 ;引得过多 ,学生缺乏自主性 ;讲得过繁 ,学生丧失独立性。针对这些弊端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讲解不可“包揽” ,求知要自主化 ,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点拨不要“包场” ,探索要活动化 ;释疑不要“包干” ,学习重在反思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讲解不要“包揽”。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但是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的引导、讲解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贯穿课堂的始终 ,教师的“包揽”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讲解要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头脑,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越来越“精彩”。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精彩”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金量并不高。一、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利息”是学生六年级学生学完百分数后,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生可能的生活。高中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需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时空等途径,同时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庸俗化和无序化,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问得巧妙,课堂有效;问得有窍,课堂高效。作为教师,必须在细品文本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发问的基本功,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  相似文献   

20.
追问是课堂理答中出现矛盾的一种常见解决方式。课堂追问艺术体现在能够通过课堂生成选择恰当的追问方式;能够在学生茫然、出现错误处和思维需提升时抓住追问的最佳时机;能够针对学生“真实想法”,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处,在课堂“意外惊喜”时灵活掌握追问技巧。同时,追问也要避免过度、毫无边际等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