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并能预示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上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最初和首要的是情绪的社会化,而在早期的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3,(11B):12-13
移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并作出相应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并能预示他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上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幼儿,能敏锐地觉察他人情绪,具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在个体社会化中,最初和首要的是情绪的社会化,而在早期的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移情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主要包含认知和情绪两个成分。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移情能力。个人气质、亲子关系和父母的移情能力以及教师的回应都会影响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幼儿家庭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和与人交往三种途径促进小班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长应结合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0岁~1岁尚未形成自我意识,不具备移情能力认识他人以认识自己为基础,移情能力的发展是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紧密关联的。1岁前的婴儿,对自己身体和情绪状态的意识还比较差,通常还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及自身之外的事物,因而,也较难在认识他人情绪情感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反应。你会发现,1岁之前的孩子常常会抱着自己的脚丫啃来啃去,或者…  相似文献   

5.
移情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情一词含义丰富,它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所指。作为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移情,主要是讲体验并理解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一种替代性情绪和情感反应的能力。教师合理地应用移情,可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6.
受《移情及移情训练》(载于本刊1991年第2期)一文的启示,我尝试通过移情来培养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品质。根据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移情训练活动,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现介绍部分训练实例。例1,王辉昱,男,六岁半,性格特点是非常要强,在家里人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在与  相似文献   

7.
一 前言 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特征和内在过程,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它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移情作为助人、  相似文献   

8.
何谓移情?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感体验的理解与分享,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发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9.
一、以情感培养为突破口幼儿品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来看,移情的培养是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移情是一种对他人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它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其…  相似文献   

10.
路玲 《河北教育》2007,(9):31-32
移情能力主要指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能够站在被认知者的位置上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由于被认知者的情绪情感反应,而产生与之一致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的过程。很多研究都表明,移情能力与个体的道德品质之间具有高相关性,移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人际技能,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会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创设交往情境,提高对他人表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如果儿童缺乏移情能力,那么他就难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难以获得与他人相近似的情感体验,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当然他也就很难有同情、助人的行为了。  相似文献   

12.
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区别于美学中的审美.它是人们相互之间情绪、情感交流的替代性体验,是对他人情感、意识的主动感知.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种能力.随着成长与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能力逐渐淡化直至无意识地放弃.在完成这一情感的心理过程中,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其一是对自我情感的意识与了解;其二是对他人情感的认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情绪智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控制能力,是指个体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以情促思能力、移情能力、情绪伪装能力和情绪  相似文献   

14.
一、“情商”及其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又称情感智商(EmotionalIntelligerce),是用以描述个体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认知和调控的情况,其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能力;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与分析情绪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控的能力。由此可见,情商是个体认知、评估、识别、调节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能力,它涵盖了个体对己对事对他人的自制力、理解力以及与人友好相处的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移情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是有效地推断他人情绪、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在品德形成中,移情对道德认识的深化,促进道德动机向道德行为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移情能力产生有特殊心理条件及形成的关键期,据此探讨移情能力训练方法,对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完善良好的品德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移情指的是一种想象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况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意念和行为的能力,本文试图通过移情与道德教育的联系,探析移情能力的培养在激发个体的道德需要,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中的价值,并由此思考其对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境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感并做出支持性行为的能力。作为道德发展基础,共情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共情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理解幼儿的感受;感同身受,即产生与幼儿体验或感受相同或相似的体验和感受;做出共情行为,支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共情能力对于有效实施幼儿保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有助于教师读懂幼儿,了解和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其次,有助于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幼儿德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情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移情是强化幼儿道德认知的重要手段,是攻击性行为的抑制手段。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日常生活情境渗透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强化幼儿道德认知,加强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组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说归因于情绪能力的发展。幼儿早期情绪情感经历影响其今后个性和人格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情绪教育提高幼儿情绪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儿情感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幼儿情感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起步。为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幼儿期是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有:有效控制情绪的教育、认识自身的情绪的教育、管理情绪的能力教育、自我激励教育、认知他人的情绪的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在幼儿情感教育中,我们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早期教育入手,做好幼儿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