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享行为是人与人交往,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任性刁钻,自我意识很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行为,来建全其人格,促进幼儿之闻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幼儿园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户外活动时,几个幼儿突然把地垫面对面立起来,人躲在后面,嘴里还喊着:这样他们就打不到我们了。我询问幼儿在做什么。幼儿说: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长津湖》,里面的军人叔叔好厉害,我们正学他们躲避“敌人”的攻击呢。只见,在他们对面,另外几个幼儿手里拿着海洋球,准备朝他们扔去。你扔我躲的游戏,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我想,那是不是可以来一场“真正”的“打野战”户外活动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学习《纲要》精神,我们开展了“环境创设大家谈”园本教研专题研讨,组织教师进行质疑与反思: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环境,是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我们的物质环境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活动背景:随着“慧玩科学”课程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的课程中引入了机械工程系列。相比简单的造型设计,齿轮动力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如何固定齿轮、齿轮传动方向的变化等探究性问题也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引导幼儿深度探究呢?教师决定追随幼儿兴趣,和他们一起开启“玩转齿轮”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现事件——捕捉幼儿兴趣一天早上,见赵老师来到了大一班,幼儿很是好奇:“孙老师去哪里了?”等孙老师中午回到班级,幼儿围着孙老师问:“孙老师,你上午去哪里了?”“我去体检了。”“为什么去体检呢?”魏紫说:“因为孙老师有小宝宝了!”其他幼儿顿时好奇地围到孙老师身边,七嘴八舌地问道:“孙老师,你真的有小宝宝了吗?让我摸摸看好吗?”“小宝宝长什么样子呢?可是你的肚子一点也不大啊!”  相似文献   

7.
某幼儿园小(二)班的窗口对着两棵桃树.只要一打开窗子.师生们就能看到满树桃花绽放的笑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吴老师带着幼儿围在桃花树下,仰头看着满树的桃花。关老师高兴地说:“快看,树上都有什么?漂亮吗?”幼儿大声地说:“是花!”“漂亮!”幼儿的声音虽高,可是,昊老师却没有听到他们兴奋与赞叹的情感。难道那一树的美丽还不能引起他们的悸动吗?于是.吴老师又投入了“十二万分”的激情.赞叹道:“桃花真美呀!你们喜欢吗?”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然而吴老师听出来这只是幼儿平日里模式化的回答习惯,他们依然没有对桃花表现出关注和赞美,也没有提出任何与桃花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活动背景1.活动由来。往年“六一”节活动都由教师策划,今年我们将自主权交给幼儿,组织他们讨论“六一”节想玩什么游戏。在幼儿诸多想法中,豪豪提出的“穿睡衣玩枕头大战”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好奇:什么是枕头大战?枕头大战怎么玩?玩过类似游戏的妍妍、帆帆马上分享经验,他们还从班级寝室拿来枕头和豪豪一起演示。于是,全班幼儿都想玩“枕头大战”游戏。看着幼儿渴求的眼神,教师同意了“六一”节那天玩枕头大战游戏,教室立刻沸腾了起来。等大家平复激动的心情后,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园里常常会出现一两个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幼儿,他们是小朋友口中的“坏孩子”,是家长耳中的“肇事者”,是老师心中的“捣蛋王”。大家时刻将审视的目光锁定在他们身上,用贴标签的方式指向他们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绪、攻击他人的动作以及歇斯底里的吼叫……然而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消除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呢?这就需要我们聚焦一个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该如何认知与矫治。  相似文献   

10.
郭凤芝 《学前教育》2010,(10):12-12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我有一个困惑需要得到您的帮助。 我是一名小班老师,在每次迎接新入园的幼儿后,为了尽快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我会创设评价的环境,来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按小班一日生活常规来做。如“香香宝贝”栏目,有洗澡、刷牙、剪指甲、洗手、洗脚等评价项目,晨间来园时老师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为幼儿贴上小红花、五角星、贴画、水果图案等。  相似文献   

11.
幼儿午睡情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班有些孩子却总是睡不着觉。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其次,将兴趣点转移;第三,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我尝试这样做:在幼儿上床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喜欢的是哪一部?”“《猫和老鼠》”“《海尔兄弟》”“《恐龙战队》”……近年来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的名称此起彼伏地响在我的耳边。“你们…  相似文献   

12.
沙地玩车记     
<正>一、活动背景在一次幼儿自发组织的幼儿园户外畅游日活动中,一同邀约“赛车”的幼儿带着各式各样的车,尝试在塑胶场、砖块地、石子路等不同场地上解锁车的多种玩法。铮铮将他的遥控车开进了“嬉沙池”,边开边说:“我的车还能在沙地里开呢!”这一举动立刻成为了幼儿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这也太酷了吧!”“我的车也能在沙地里开吗?”“沙地里怎么玩车?”……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玩沙经验的他们而言,和同伴协同在沙地里挑战成为更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正>春天来了,一天清晨,幼儿在骑车时,发现路过的小径边长出了一丛绿绿的小草。洋洋大声喊:“菊花脑、菊花脑,昨天我们吃过的。”碗里的蔬菜出现在小路边,这样的发现吸引了幼儿的围观:“这个是不是菜?能不能吃?怎么吃?”幼儿的对话引发了我们的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伴随着幼儿的发现,一场有关种植的探究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幼儿“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培养赵芳乔淑芳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培养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呢?一、勇于接触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让幼儿亲临大...  相似文献   

15.
<正>在“螺蛳趣”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追随幼儿的脚步,与幼儿共同开展了“拯救螺蛳行动”“寻找生活中的螺旋”“美丽的项链”等活动,引发幼儿与螺蛳的各种互动,扩展幼儿对于螺蛳的认知,激发并满足了幼儿对螺蛳的兴趣。初遇螺蛳自然角,幼儿蹲在地上,看着水里的螺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小螺蛳有没有便便呢?”“应该有,不然它吃的东西去哪儿了呢?”“有的螺蛳好像不动了,是不是被我们养死了?”“没有死吧,水里面这些小小的东西是不是螺蛳宝宝呢?”  相似文献   

16.
现象描述:教师问:“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教师拿出一个青色微红的苹果问:“这个苹果什么颜色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答:“这个苹果有色,有点儿红——苹果是又大又圆红红的……”两次问答,幼儿对于苹果的描述是如此相似。若说第一次提问引发出了幼儿经验似的回答,那么当教师手执实实在在的青苹果提问时,为什么幼儿最终仍会作出“红苹果”的描述呢?应该看到,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细致准确地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观察描述,不过他们的实际经验却与物体概念之间对不上号。类似现象在…  相似文献   

17.
某幼儿园老师上了一堂“假如我是消防员”的活动课。教学目的是:1让幼儿认识消防器材;2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3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投入,俨然一名真正的消防员,抱着仿制的灭火器,对着“大火”不停地“扫射”,可以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我不禁想,这样的课该不该上?幼儿知识不多,对火灾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火灾发生时幼儿是我们所重点保护的对象,而不是需要他们去救火。由于幼儿的想象有很大的夸张性,而且容易与现实混淆,教他们做“假如我是消防员”的游戏,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角色。真正发…  相似文献   

18.
挑熟鸡蛋     
孙瑞泽 《作文》2022,(41):11-12
<正>讲桌上放着两只鸡蛋,老师问我们:“这两只鸡蛋中有一只是熟的,一只是生的,谁能挑出熟鸡蛋?”何铮脱口而出:“把鸡蛋的壳敲破就知道啦。”老师摸着他的头说:“太简单了,谁还有别的办法吗?”我说:“用鼻子闻就能挑出熟鸡蛋,因为熟鸡蛋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老师把鸡蛋递给我:“你闻吧!”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发展最容易受到环境的暗示、引导和制约。优化幼儿的发展环境,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环境的创设中,除了园舍环境、文化环境等以外,我们不妨试着为幼儿创建一处富有生命情趣的生态环境。一个幼儿独处,他(她)会感到孤独、疲惫和厌倦;两个幼儿一起玩,他们便有了交往和专注;要是让幼儿处在一个有植物和动物的环境,他们会表现出对“动”的好奇和对生命的关注。所以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应处在一个富有生命情趣的生态环境,在感知中学习。幼儿观察农作物和蔬菜的“变大”,他们便了解了“生长”;观察蝌蚪变成青蛙,他们便了解了“…  相似文献   

20.
<正>户外活动结束时,幼儿在走廊遇见了王老师,发现原本身材苗条的王老师肚子变得越来越大了,便开始讨论起来:“王老师的肚子为什么变大了?”“我知道,王老师是怀小宝宝了。”“为什么会有宝宝?”“宝宝是男生还是女生?”“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