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故事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寓言的特点,通过品味词句、联系生活、群文比较、个性演绎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理解寓言的深刻道理,探寻发现寓言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体会寓言的特点,获得思维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阅读《陶罐和铁罐》,明白故事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2.根据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开展读书交流会。【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  相似文献   

3.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4.
一、联动的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寓言故事类"专题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海报式"问题的收集和交流,学习运用"品读关键语句,感悟寓言道理"的讨论法. (3)在寓言故事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续写. 二、联动的教学过程 1.说说寓言,读读寓言 师:在《寓言两则》中,我们又新读了哪两则寓言故事? 生1:《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师:以前,我们还读过什么寓言故事? 生2:我们还读过《守株待兔》. 师:课外,大家也一定读了不少寓言,你们还记得吗?  相似文献   

5.
一、练习导入,谈话揭题,合作解题师:6年下来,同学们读了不少书,积累了不少成语。我说几个成语,看你是否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演变来的。(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生:它们都是从古代寓言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师:谁能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吗?生:寓言大都是短小虚构的故事。生:寓言总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师:很好,说完整了。我们将要学习两则寓言。它们与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不同的是,它们都是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今天,我们先学第一则——《矛与盾》。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读懂寓言,比较寓言,发现寓言的写法。2.运用学到的写法,学会自主创编寓言。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观察,领悟寓言故事的写法,创编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板书:寓言故事)提起寓言,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们以前就学习过寓言,一起跟随图片来回忆一下吧。(出示图片: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这些都是中国的寓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蕴含的深刻道理,并积累、内化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要通过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寓言故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样解释"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者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在这个解释中,"说明"一词还可以换成"点明"或者"寄寓"等。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明白寓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现行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安排不仅让学生体验与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担当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本体作用。现行教材中,共收录寓言15篇,其中作为课文的8篇寓言分布在第一学段3篇,第二学段5篇,加之语文园地中收录的7篇寓言故事,编排上更侧重于第二学段,主要是因为寓言故事往往篇幅不长,且故事性、趣味性、言语性更适合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寓言教学,需要立足语用,关注核心目标,凭借"学寓言的言"这一核心学习活动,在习言中得意。笔者通过校本教研的几堂课来谈谈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寓言故事能告诉我们道理,故事内容有趣精彩。)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齐读题目两遍。)  相似文献   

11.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要求。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同学们要通过自学理解字词,读懂故事的内容,明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寓言漫谈     
翻看小学六年级全部的课本,我们会发现,每一册书里总有几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寓言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呢?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是:①有所寄托的话。②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寓言”一词出自于《庄子》。所谓寓言,就是作者把某些生活经验和所要表达的道理,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寓言是我国古代散文中成熟较早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发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是由寓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寓言故事形象具体,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可以增加说话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因而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喜  相似文献   

14.
<正>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在传统的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寓言的寓意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教学效果甚微。其实,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并不陌生,他们已经读了不少寓言故事,教材以单元呈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寓言的形式、特点等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并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中受到启迪与教育。那么,基于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寓言故事该如何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寓言,往往是通过简单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小学课文里,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会摇尾巴的狼》等。学习寓言的方法可采用“三步曲”:首先可以从故事的情节入手,然后再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最后再思考一下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发,这样就读懂了寓言故事了。  相似文献   

16.
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有所隐含的语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讲的是动物或人,折射出的是人性和做人的道理。每一个寓言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哲理。在寓言故事中我们总能找寻出无穷无尽的班级管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占有着不可忽略的篇幅,寓言教学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寓言故事,是在让学生体会寓言文章中文字的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感悟和体会,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中对寓言故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内容短小精炼、寓意有趣深刻。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饱含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它和童话、记叙文等有教学方法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有寓意揭示过程,所以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会从"什么是寓言""为什么学习寓言"两个方面解释寓言以及学生学习寓言的原因,并尝试提出低年级的寓言教学策略,期待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读寓言故事能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寓言教学价值的挖掘,依托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并能把寓言故事讲得生动具体,理解寓言所包含的深刻道理。这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