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开放资源运动的深入发展,国际上课程先行者开发理念的不断优化,整合学习支持资源更加受到重视,以满足学习者的深度需求。为缩小我国精品课程与世界一流开放课程的差距,聚焦学习支持,首先分别从国际开放课程的引领者——麻省理工大学的开放课程和我国精品课程中各随机选取30门本科课程,并从内容、活动、评价、面向环境考察等方面分析这些课程中内置的学习支持水平。进而,从课程本身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议,即研究框架为提升课程内嵌学习支持指明了基本努力方向。最后,考虑到课程背后的组织体系问题,又进一步提出了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校常规教学有机整合,重视发挥专业课程开发团队的作用,从国家层面规划课程体系地图、统筹建设基于课程资源的公共学习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科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基础与核心。面对光电产业的变革,打造一流的本科课程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天津大学光电信息专业在前期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革新陈旧的课程内容,精简重复的课程安排,形成涵盖面广、基础与工程融合、紧跟科技革新、与国际接轨的本科课程体系。文章概述了天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想、改革内容及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享誉全球的声望与其本科课程体系的独特性密切相关。从其课程体系的核心要素来审视,具有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实施人性化、课程考核科学化等特点。其注重通识教育,强化课程的基础性、扩展性和研究性以及自由选择的实践逻辑,对于我国一流学科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点,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系统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开放多元的课程实施手段灵活多维设置课程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高等数学”课程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哈尔滨理工大学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构建了大学新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覆盖学生,以大学生数学竞赛平台为出口检验学习成效,以优秀的工科数学教学团队为技术保障,以“互联网+数学”教学形态为依托,实现了四位一体的新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在课程建设中注重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首创了课程思政“15143”框架。“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理念与经验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通识课程的重新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推进,打造金课,突破传统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以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遥感基础与图像处理》为例,结合“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分析高校本科课程现状与问题,从课程线上平台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培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探讨一流课程建设新模式,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评价指标建议和课程建设的创新方法,以便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为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提出以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成为当前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文章以金融工程课程为例,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分析了传统教学遇到的挑战,以及混合式教学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就金融工程如何使用混合式教学应对三个主要挑战——思政育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农科背景及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针对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园林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状及现存问题,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导向,通过重塑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建立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途径探索园林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培养新时代具有“三农”情怀的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课程的选择和组织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加强院校课程建设,需要开阔视野,从国际比较中获得启示。文章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案例,从本科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该校本科课程体系,并分析了其课程特点。借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经验,我国在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发展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坚持跨域性学习,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红外物理课程为例,从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建设的实施步骤以及课程建设的具体实例等方面进行“金课”建设途径探究,以期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以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大学以四年一贯制的本科课程体系取代了实行多年的二·二分段制的大学课程体系,本科课程管理制度也随之得以改进。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更新等主要环节日益完善,大学学部一级有了更大的课程设置权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慕课、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的不断积累为高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教育部提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势在必行。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通过课程建设目标、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总结了课程建设在提升学生成绩、扩大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构想了未来的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对国家级一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针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入选课程的类别分布、课程的地域分布、课程所在高校的分布、课程所在开课平台的分布、课程批次建设门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时要注意申报材料的齐全性、申报课程的特色性、申报书内容与评审指标的对应性、课程建设内容的闭环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在机器人工程和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文章以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等四个方面论述该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端茂军  王秋东  董峰辉 《教师》2023,(34):120-122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为例展开论述,该课程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建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融入课程思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在线开放课程,合理开展教学设计,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改革和实践的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升“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刘慧敏  李琰  苏丽娟 《科教导刊》2023,(11):109-112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以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人体与动物生理学为例,从课程教学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思路,论述了课程组织实施的措施和课程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思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提出“探究―启发―研讨―讲授”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实施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师的质量和整体素质一直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在线开放课程为农村教师的多元化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支持路径。论文从"U—G—S"三方协同的视角,以河南省一流线上本科课程"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应用为个案,研究和分析了农村教师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现状和学习支持需求,构建了"U—G—S"三方协同的农村教师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OBE理念的核心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旨在消灭"水课",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高质量课程。OBE理念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这个核心环节执行和完成。一流课程建设最终的目的是用OBE理念培养学生。以"电工技术"课程为例,从授课理念、讲授内容、课堂教法以及质量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一流课程建设措施,探索了OBE理念下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形成了保证课堂教学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为学生中心和成果产出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本科课程提出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的明确要求。针对“自控原理”课程教学,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设计了多维度、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融通模式,并将课程思政环节有效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相关工科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本科课程提出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的明确要求。针对“自控原理”课程教学,文章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设计了多维度、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融通模式,并将课程思政环节有效地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相关工科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