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娟  谷忠玉 《幼儿教育》2012,(27):18-21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大连市一所幼儿园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起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作为混龄班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充分认识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不断提高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2.
邢瑜 《教师》2022,(6):72-74
如今,混龄教育作为新兴的非主流教育形式开始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同伴冲突在幼儿园混龄教育中可以说是常见现象,很多教师和家长为此而感到苦恼.为了帮助教师和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相关特点,正确看待不同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文章通过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同龄和异龄同伴冲突的案例,总结出混龄教育背...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幼儿自然生态的同伴群体活动被大大剥夺,因此,混龄教育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为此,我园打破班级界限,坚持每天开展以区域活动为形式的幼儿混龄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文凤 《家教世界》2022,(12):63-64
<正>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为同龄儿童提供了自由交流的机会,而混龄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对儿童的社会能力、情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笔者从幼儿园学前群体的发展性的问题出发,积极探讨混龄同伴交往活动的社会性发展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持续关注,学前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发展,混龄教育也成为学前教育改革中的新型教育理念之一。幼儿园的混龄教育有利于幼儿之间展开异龄沟通,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品质同步发展。因此,笔者以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概念出发,分析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价值体现,并提出学前教育革新过程中幼儿混龄教育的实施对策和有效思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观察法,以时间取样呈现个案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同伴交往特点,对影响混龄同伴交往的华德福特色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案中的同伴交往以异龄交往、年龄跨度为1岁的互动居多;男童主要与性别混合群体交往,女童主要发起同性交往;幼儿的交往水平较高,以协同互动为主;交往的动态过程中,两人交往与多人交往均呈现丰富的表现形式。混龄编班、教师的典范作用和有准备的环境,均为影响华德福幼儿园户外游戏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一、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维果茨基强调认知发展与在社会情境中建构知识有密切关系;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对他人行为、态度和情感反应的观察和模仿的意义。他们的观点为混龄教育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1.同伴间的认知冲突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皮亚杰认为,同龄儿童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特点,阶段之间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然而这些阶段并不…  相似文献   

8.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儿童组织在一起进行生活、学习、游戏的教育组织形式。混龄教育的组织形式使幼儿有机会与异龄同伴互动交往,据研究显示,混龄环境更有益于幼儿认知、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但是,只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随意编在一个班级中并不能使混龄教育的益处自动产生。要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组织形式的益处,关键还要在于教师的教育组织角色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同伴冲突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章以留守幼儿为观察对象,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大班留守幼儿的实地观察,揭示留守幼儿这一群体同伴冲突的基本状况,了解留守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特点,并深入剖析影响留守幼儿冲突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10.
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理论的发展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策略,如知己知彼,洞察形势;深思熟虑,慎选策略;应对回应,自我反思等.教师可运用心理理论指导幼儿提升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引导幼儿客观判断,合理分析冲突情境;鼓励幼儿换位思考,尝试使用正向策略;帮助幼儿学会反思,降低冲突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同伴冲突是儿童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蕴含着深层次的发展性的积极作用,对发展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同伴冲突的特征为: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行为多样化,解决自主化。同伴冲突在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中的作用为:在冲突协商过程中,幼儿逐渐去"自我中心化";在被同伴孤立的体验中,幼儿发展出移情能力;在同伴冲突的解决中,幼儿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丰富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交往经验、创设良好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合理解决区域冲突,有助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混龄教育不仅有利于满足幼儿同伴交往的情感需要,还有利于促进其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前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幼儿工作者及研究者也认识到了混龄教育的价值,然而资源、课程、师资、认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阻碍了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文章从以上四方面具体阐述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围...  相似文献   

13.
混龄班教育是指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同一个班级中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使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高的一种教育方式。相关研究表明,混龄班教育打破了以往对幼儿同龄交往的限制,有助于幼儿情感、社会性、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国内有关幼儿混龄教育的文献资料较国外来说相对匮乏,而且大部分探讨的都是间断性混龄教育,很少特别针对长期混龄班进行研究的。所以基于混龄班的视角,探讨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发现我国幼儿园实施混龄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探寻出一系列完整的解决策略,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从而为国内幼儿园的混龄班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赵一锦 《科幻画报》2022,(3):181-182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随着幼儿从小班迈入中班,同伴交往已经逐步成为他们的日常交往形式,与此同时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混龄交往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混龄交往的问题也频频出现,遂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中班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长沙市某幼儿园8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测量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考察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友谊形成行为,以期揭示同伴文化对幼儿友谊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群体中存在丰富的同伴文化,“同伴互动”是友谊形成的先决条件;(2)幼儿在友谊形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合作、分享或冲突等行为均受其自身同伴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同伴接纳”、“同伴关注”等同伴文化的要素对于幼儿友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同伴文化通过外部和内部两条途径影响幼儿友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许丹 《考试周刊》2014,(47):193-193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同伴交往有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而混龄交往则是幼儿同伴交往中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混龄教育,是指突破年龄、班级等因素的限制,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在相对真实的同伴交往情境中自主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混龄走班游戏有助于创设一种无结构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促进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由结伴、协同合作与交往沟通。为探究此种无结构小组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具体影响,本研究采取观察法与访谈法,对实施混龄走班游戏的H市B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B园实施混龄走班游戏之后,由于幼儿在这一游戏模式下能够组成无结构小组,所以他们更偏向于选择积极的同伴交往策略,在交往方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幼儿的游戏体验以正面和积极的体验为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之间能够形成交往默契与协同合作意识,促使交往多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班级幼儿没有形成以某些幼儿为中心的社交活动模式,相反,每个幼儿都能在同伴交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团聚子群,同时又通过群体共享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幼儿园应创设具有无结构小组特征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交往热情,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幼儿的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教师的访谈以及观察混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通过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科学设计社会角色扮演活动,减少幼儿的依赖心理;增加异龄交往机会,减少幼儿的恐惧心理;在规则意识下营造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要鼓励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观察模仿,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差异,与同龄班幼儿相比,混龄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取同伴提名法和教师提名法,从两个视角对X幼儿园的混龄班29名3-6岁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不同年龄幼儿的同伴接纳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6岁幼儿的受欢迎度和同伴接纳度最高,4-5岁幼儿同伴接纳水平最低;第二,在性别选择上,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出现同性选择偏好,3-4岁幼儿则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第三,在年龄选择上,混龄交往关系网络已经形成,75.8%的幼儿交往了异龄朋友;3-4岁幼儿与5-6岁幼儿的同龄朋友连接占绝对优势,但是4-5岁幼儿则以异龄交往为主;第四,幼儿同伴交往以单向选择为主,双向选择形成的关系紧密的友谊相对较少;第五,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相对充分,班级中界限明确、清晰的小群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