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教育评价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同时也面临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潜在风险。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规避同质化风险需要回归原点,回归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方面。智能时代教师教育评价要回归教师教育评价对象个体独特性原点,就应采取回归情感、道德、哲学与审美、批判性与创造性、直观判断与创造性等教师教育评价对象独特性培养上,拉大教师教育评价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规避被智能技术同质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伴随教育的现代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必须实行现代化转向,以培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之需要的现代公民。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现代化转向的着力点是价值重构、回归原点,目标重塑、追求优雅,体系重建、培育素养。  相似文献   

3.
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议题。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统筹规划为指引,以大规模、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自主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教育实践样态的革新、智慧教育生态的重构,以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新模式”,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营造“新生态”。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传统育人理念变革;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革新教育教学实践场域;推动优质资源聚合,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供给;挖掘数据要素潜能,构筑教育变革动力引擎;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革新教育服务供给体系;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打造人机协同教育模式;推动评价模式转型,实现智能精准教育评价;变革教育管理机制,推动系统精准教育治理。未来科技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教育理论创新、推动教育智能技术研发、强化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推动智能教育产品研发、打造智慧教育样板工程、开展智能教育社会实验,以此为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育应当尊重和顺应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和规律,回归到以生命为原点的教育,直面人的生命,提升生命质量。教育者们树立生命化教育理念,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现代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本文尝试从领悟生命及存在的意义,将生命化教育融于生活,尊重生命化德育主体,并通过活动育人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最具有生命性的事业。个体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是"因生命而生"、"为生命而成"的活动。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基准,使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同时,它也使得教育的目标从生存转向生活,教育的立场从社会转向个体。生命化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应然追求,而且,更是"以人为本"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对生活问题解决的现实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着教育实践的变革.对探究内涵的把握,可以更好地揭示出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也是理解教育理论逻辑的需要.教育实践变革有着自身的展开路线,充分揭示探究之于实践变革的价值是实现教育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教育研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探究本性,通过重构教育理论的逻辑,关注和促进教育实践变革,自觉回归教育的原点,促进教育理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内容载体,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智能时代对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什么样的儿童观来引领教师教育课程变革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由于目标指向学科教学而忽视儿童全面发展,内容缺乏本土化儿童学课程,实施未重视实践性知识,评价缺乏循证迭代而不适应儿童全面发展需要。基于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基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围绕儿童全面发展重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以循证理念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往灵魂之路,对生命的异化和漠视使教育迷失了方向,离生命的原点越来越远,一个呼唤教育回归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文章基于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理性探索,探讨生命性教育教学的理念、特点,并努力探索出一条生命性教学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9.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技术教育进行新时代的重新定位:培养劳动价值观为劳动技术教育的本质目标;创造性劳动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点;多元实践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准则。进一步审视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悖论,表现为对教育公平的美好追求与数字鸿沟之悖、教师教学的便利与教师素养的高要求之悖、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技术对人的异化之悖。缩小地区间教育信息化差距、提升教师素养和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质是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技术教育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唐玉辉 《江苏教育》2022,(18):70-72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倡导本真教育,主张回归教育原点。学校实行本真管理,构建本真课程体系,积极实施本真课堂教学,培育时代新人。同时,以着眼发展、关注问题、突出主体、尊重规律的本真评价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的真实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孙立新  李圆  夏敏 《职教论坛》2023,(7):91-1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和智能化社会的到来,人工智能与老年教育的耦合已然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国家政策、智能技术的支撑以及基本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为老年教育的人工智能化应用孕育了条件。其三大核心价值是:提供定制化课程和多元化的教学服务,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建设老年教育人才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老年教育管理的效率与决策水平,实现看不见的服务。需要全面审视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公平风险及关系风险,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智能老年教育实践路向进行探讨:回归人本主义的价值定位,加强隐私防护;促进智能技术资源的公平使用,推进老年教育均衡发展;重建老年教育师生交互形态;“政企学研”多元联动,优化“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生态环境,共创智慧化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西方教育的基本倾向,并且一致定义了教育的两个原点:德和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两大教育原点渐渐融入人类存在的两大领域:生存和生活,并且具体表现为教育的两大主题: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当下教育形式和问题层出不穷,其应该更加深刻回归教育的两个原点,并且深刻理解教育的两大  相似文献   

14.
智能环境下教育形态被重构,教育目标及学习内涵有所更新,定义和建构高质量学习空间是智能时代的重要教育课题。智能时代高质量学习空间具有以下特征:虚实结合,支持混合学习;互动协同,彰显交互优势;智能运作,增强愉悦感受;升华体验,促成沉浸学习。高质量学习空间的建构需要从设计着手,加强技术渗透,重构空间文化,在实践运作中塑造空间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的中学时代是品德取向和定位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变化很多时候是缓慢、细微的,这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需要从容、悠闲、优雅的姿态与心态的呼唤。概括地说,教育需要期盼,期盼是教育本真的应然,是教育原点的回归。1.对学生满腔爱心。期盼是一种期待,期待基于爱心。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时代学习模式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依托。当前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问题,限制了智能教育产品应用成效的发挥,包括聚焦知识学习,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讨好式的服务供给,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业问题解决方案;完全依赖数据进行教育决策,忽视机器智能服务的不确定性;“单向度”的机器智能应答,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缺乏伦理规约,导致学生对智能产品的误用和滥用。原因在于产品研发机构知识取向的应用目标、工具式的产品定位、对数据和算法的核心效用及其局限性认识不清晰、忽视学生对产品服务质量的反馈、缺乏对智能教育产品潜在风险的合理预期。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完善面向智能教育产品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理念;推动知识学习和素养培育双轮驱动的应用目标转型;实现主动智能、系统精准的学习服务供给;强化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科学化学习干预;构建人机智能双向互动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完善绿色科学的智能教育产品伦理规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肩负着培养整个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时代变化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目前中小学创新教育在其实践过程中却渐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主渠道的非课堂教学化;其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其评价机制的非学生主体化。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之驶出误区,须立足于其实践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回归、其价值取向精神化转化、其评价机制的学生主体转化。  相似文献   

18.
智能时代教育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变革中发生重构,教育基本理论被赋予新的内涵,智能时代的教育公平从群体教育机会转向个体学习机会,教育过程均等转向学习路径适合需要,追求个体自觉下的多元教育结果。资历框架是智能时代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为不同群体生命历程中成长成才提供基础,为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学分互认提供标准,为面向未来完全学分制教育改革提供支撑。智能时代教育公平需要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及教育实践者多方协同共同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原点.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具备原点意识。什么是教育的原点呢?应该就是本真、自然、快乐。可是教师专业发展又为什,五要回归原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评价因其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发展缓慢,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的时代课题。为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新要求,厦门双十中学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路径,经历“萌芽——初探——发展——成型”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目标确立”“构建科学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以劳动素养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革新举措,并根据实践反馈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助力劳动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