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密云区抓住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有利契机,规划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168”工程,不断迭代优化环境,打造智慧校园新模式;创建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能服务新模式;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课堂,打造深度融合新模式;积累大数据精准评价,打造优质育人新模式;开展“互联网+研训”,打造协同成长新模式;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区域治理新模式。整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校协同育人对于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家校协同育人存在家庭参与学校管理不积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委员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等集体行动困境。对此,应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中心,推动共同体组建与运行;完善组织体系,确立家校各自职责,推动共同体规范化建设;制订工作计划,推动共同体动态化建设;寻求外部资源,保障共同体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加强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旨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互联网+”大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势而为的有效路径。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厚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底蕴;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信息化载体,打造新型学习共同体;要深化馆校融通,构建协同联动的信息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6.
家校社协同构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链条”。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定位在于以行动回归教育原点,促进人的生存与完善;强化教育的情境性,拓展和丰富教育空间;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体思想认知偏差化、资源实践活动薄弱化、组织保障机制滞后化、主体胜任能力欠佳化的现实困境,形成确立目标一致理念机制、搭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和完善主体胜任力机制的参考路径,可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发挥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7.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8.
“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思政课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育人资源共享不够、育人机制共治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实施育人协同、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组织协同、进行多方整合实现资源协同、借助科技赋能打造信息协同的协同治理策略。这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同属于素质教育范畴,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可以发挥出“1+1>2”的教育融合效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价值导航,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实践支撑。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统领的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与发展模式,建立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课的课程共建机制,建立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共享平台,建立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动力机制,完善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保障机制。思创融合可以实现双赢,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实现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共同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发展带来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型内驱力。都市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各地政府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使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更精准地服务社会、创新区域技术、整合人才资源,进而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机协同发展。基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剖析新型区域共同体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以苏锡常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提出在协同育人框架内,要构建具有共同体特色的管理保障制度,行业企业要勇于承担协同育人责任,要持续完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科研机构要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方式,共同打造都市圈职业教育一体化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协同治理的壁垒不仅表现为观念壁垒、制度壁垒、信息壁垒、文化壁垒等多类型,而且存在于多层面,涵盖社区层面、区域层面和全球层面.完善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区域教育协作治理方式创新,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协同治理的重要进路选择.尽管每个层级协同中遇到的壁垒类型及破解策略不同,但壁垒破解的根本指向在于高质量育人,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现代化理念.  相似文献   

12.
周卫东 《江苏教育》2023,(1):29-31+3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而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育人为先,推动全面育人的方式变革;教师为本,推动全面育人能力的提升;协同为要,推动全面育人的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把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内涵进行阐释,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定岗位标准五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促进向制造强国转变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支撑,聚焦技术技能人才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存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结构性约束、生态系统断层性割裂、技能开发体系性残缺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打造融合命运共同体、协同构建核心主体,优化融合教育生态链、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个体技能富裕,推进职普融通、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孙莉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66-7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高职院校以劳育人应建立与德育相融合、与智育相渗透、与体育相依托、与美育相促进的模式。实施过程中应转变以劳育人理念,优化体系,完善协同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生态文明、环境健康、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智能化为基本特征,需要大批具备学科交叉、学术创新、技术引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紧密聚焦这一重大需求,通过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机制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工程案例资源库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协同育人;通过打通科研创新全程育人链条,以人与地球自然生态和谐的人文精神为内涵,通过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资源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和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相关理论、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实现区域经济、产业、资源循环、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加强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新时代特种功能材料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并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材料类国家一流专业形成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社区兼具学生生活和育人“双重”功能,通过多主体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多中心治理理论与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内在本质的相似性和实现路径的同一性。文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理念—制度—协同—技术”的学生社区管理优化路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政校企是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建设的基本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链价值水平提升、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助推职业教育品牌提升。借助多元主体协同理论,针对政校企协同建设意识低、协同建设资源能力低、协同育人水平低、协同治理质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校企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制、协同建设资源、协同人才培养、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协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行动策略,推进打造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有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建设山东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关键。从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四个维度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格局,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采取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职业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等举措,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