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直接关系到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而幼儿良好学习生活的常规培养关键在小班时期。那么,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在园期间的一切活动进行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小班幼儿有其特殊性,由于他们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对周遭的一切都不熟悉,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基于此,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鞍山市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喜欢模仿他人的言行,因此小班是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把握住这一时期文明礼仪教育将事半功倍。部分幼儿园小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着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结合程度不够、教育内容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幼儿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必须改变以往在家庭中散漫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些集体生活的常规意识,包括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和他人相处方式等等,这些良好的规则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小班幼儿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对他们的引导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我们将基于游戏、肢体、儿歌和标志四个部分来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陈丽娟 《成才之路》2014,(30):68-68
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让幼儿早日对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所适应,并有良好的班级秩序。幼儿常规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  相似文献   

6.
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从第一步迈入幼儿园,就是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步入社会的开始。此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愿尝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这一时期效果最好,即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尤为重要,要使幼儿在幼儿园里生活得充实、愉快,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幼儿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抓好常规教育,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常规教育。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的理解中,常规教育旨在促使幼儿了解、接受、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所需的各种行为规则,养成相应的习惯,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举足轻重。毋庸置疑,常规教育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也陷入了一些困境,值得反思。通常认为,小班是常规建立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41):163-164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让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环境是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皆课程,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组织一日生活,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在一日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是教师值得开发的资源,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有效地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环境。文章结合小班课程《我上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艺术表征等。  相似文献   

9.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6岁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礼貌意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对礼仪知之甚少,礼仪行为有所缺失,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礼仪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小班阶段开展礼仪教育是个难点。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要避免礼仪教育陷入空洞说教,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兴趣点和熟悉事物出发,让他们在生活化情境中自然地获得礼仪知识并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和良好的礼仪常规。  相似文献   

11.
蔡娟 《学周刊C版》2020,(1):177-177
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自我意识与独立需要.在幼儿园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幼儿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阶段,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苏萍 《考试周刊》2012,(66):192-193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班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教师更应重视小班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而如何对初入园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呢?本文通过对新的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分析总结及实践经验.将可行性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小班孩子刚离开家庭环境,较多都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爱哭闹、不合群、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幼儿进行学习生活常规培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老师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要全力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及生活,慢慢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常规,下面对小班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薛薇 《家教世界》2022,(30):18-19
<正>幼儿园教育的受教育群体是3—6岁的幼儿,他们年龄普遍较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特别是小班、中班的幼儿,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处于萌芽时期。传统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限,而游戏活动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自主区域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等,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在自主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观察、学习观察,及时掌握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前常规教育对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小班幼儿为例,论述了幼儿园教师引导小班幼儿建立常规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活动规则的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园整个阶段。在小班阶段抓好常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良好的常规,就难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班幼儿由于大脑皮质的许多部分都处在积极发展中,因此较易形成动力定型,而动力定型是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并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强化,这样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与小学不同,幼儿在园时间长,每天长达8个多小时,要使幼儿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得充实、愉快,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除了教学活动、游戏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外,良好的常规更是有力的保证。一、榜样与行为练习相结合,是常规教育的好方法由于,小班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导,并且缺少生活经验,因此纯粹的说教对小班的幼儿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刚进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小班幼儿说,难免有些陌生。小班的幼儿在与自己的小伙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的行为,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我认为需要找到它的原因。一、小班幼儿争抢行的分类与状况分析(一)幼儿自发的争抢行为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进入到人生第一个小集体,他们常常会为了一个东  相似文献   

19.
卢梦娜 《成才之路》2012,(31):93-93
幼儿园小班是培养行为习惯、良好常规的基础阶段。但是,现在的幼儿都是家庭的中心,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进入幼儿园之后,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吃饭不肯自己动手吃,午睡时的穿脱衣服需要老师帮忙。小班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地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作为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关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