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为全课的主旨,并通过学生充分质疑,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中得以发展。一、比中铺垫,导入文本师:孩子们,状态好吗?生:好(部分学生回答)。师:看来得活动一下。来,身子坐正,两手平放在大腿上,两眼平视前方。好,注意,头向左转,再向右转,再向左转,停住不动。孩子们,你们所看到的就是小学骨干教师班的老师们,大家猜一猜,他们今天回家看到的第一个人是谁?生一:是他的孩子。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学习童话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式。3.学习通过形象的朗读表情达意。重点和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教法与学法:教法:内容教学:以点破面,举一反三;情感教学:真情朗读,唤醒人性;思想内化:入境联想,读讲结合。  相似文献   

4.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发现主人公英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前的英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变化后的英子?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 ,入“温馨之境”师 :看见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和充满信赖的眼神 ,使我感觉到今天的课堂是多么的温馨和美妙 ,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一次走进《珍珠鸟》。(板书 :珍珠鸟。学生轻声读课题)评点 :巧妙地将文中人、鸟的“信赖”之情移到“师生”之间 ,奏出了第一个和谐的“情”符。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而作家冯骥才就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出示课件 :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师(深情引述) :你看 ,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 ,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 ,…  相似文献   

6.
正一、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一文,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生:吴王和少年。师:对。这两个人谁为主?生:少年。师: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课文的大概内容给大家讲一下呢?  相似文献   

7.
8.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上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师:上节课,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篇以"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生:寓言故事都含有道理。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  相似文献   

11.
一、猜测童话故事,营造学习氛围师: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判断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半堵墙)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墙。师:对,看到这个的人都说墙,这不是我们的本事。你能看到墙后面是什么,这才是你的本事。看不到就猜一猜,看你的思考力怎么样?生:后面有画,是卖火柴的  相似文献   

12.
师:北宋大诗人苏轼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在这篇文章中,李密是怎样陈说他尽孝道的呢?  相似文献   

13.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想象,体验在海边沙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以誓字巧导入师:(板书誓)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对,这是发誓的誓,也是誓言的誓。让我们看誓这个字:上面是折,下面是言,古人用誓这个字来约束人们的言行,就是说不  相似文献   

16.
17.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2.领悟对比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小女孩在黑暗与残酷的世界里对美好和光明的追求之心,并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8.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教师确定了让学生感受说理文观点表达理性、叙事概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朗读感悟、比较归纳和读写迁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感知说理文的语言特点,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一、自由的园子——探寻文字的奥秘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萧红的《呼兰河传》,走进祖父的园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美丽的园子。师:是呀,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相似文献   

20.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天鹅的故事。还记得吗?当我们读到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们听到了斯杰潘老人深情的话语———(生齐读)“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还记得我们读到这里,产生的一个问题吗?生:为什么斯杰潘老人放下了猎枪,没有射杀那些近在咫尺的天鹅?师:是的。让我们到天鹅的故事里去寻找答案。课文直接描述“天鹅的故事”的是3—7自然段,当你们读到这一部分课文时,最打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