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教材解读:《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话作者纪伯伦,他在告诉读到这首诗的每一个人——“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一、聚焦题眼,理解“大”之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开国大典》。师:学习课文从题目开始,题目中的哪个字特别吸引你的目光?说说为什么。生:“大”字特别吸引我,因为它能让我想到盛大隆重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正>板块一读好词句,带入小说语境师:《桥》,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一般都是虚构的。这篇小说比较短,所以在“小说”前面又加了一个字“小”——(板书:小小说)生:(齐读)小小说。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出示词语)谁来读这两组词?  相似文献   

4.
<正>板块一聚焦故事,整体把握师:灯光,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生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主要讲了谁,在什么特定环境下,做出一个什么样的特殊举动呢?  相似文献   

5.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一般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盼》作为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其教学目标直指表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掌握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写具体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走进事例、揣摩表达和迁移运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表达策略,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句,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3.能表达自己对脚下土地的新的感受。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之旅:诗人与土地1.谈话导入,感受中华农耕文明。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六单元。单元导语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领会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法。 3、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短,文章层次清晰,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来理清层次。 2、文章中心比较明确,文字也较浅显,可采用谈话法教学。 3、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上。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一复习导入,了解小说的线索“鱼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生齐读题)这是一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作为小说的题目是有特殊含义的,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句式)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教材六上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本单元选取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习作的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我们通过对整个单元的梳理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0.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讲读课文,通过记叙王若飞同志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英勇斗争,表现了王若飞为党的事业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单元提示这一单元由五篇童话和寓言组成.童话和寓言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即幻想和夸张.另外,还有拟人化的手法,这也是童话和寓言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之一.下面对这一单元课文的内容略作说明:《小溪流的歌》,通过小溪由活泼愉快的小溪到精神旺盛的小河,到精力无比巨大的大江,到无边无际的海洋的成长过程,歌颂了小溪永不停顿、一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古代寓言·故事四则》:《黔之驴》,是柳宗元所写  相似文献   

12.
<正>一、知文意:以点带面,读中识文意师:同学们都已经读过了《伯牙鼓琴》了吧?生:读过。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你们先自己再读读课文,对照注释,想一下课文的大概意思。读得差不多懂了,就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自己结合注释,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约七八分钟时间。)师:谁能把课文读一遍?(出示课文)(一生读,稍显急促。)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读得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二、摸准学情搭好脉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要求讲授这篇课文,要使学生领会课文借花喻人的立意,学习陪衬、照应的写法。掌握本文“之”、“而”等虚词和“……也”判断句式的用法。二、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教法可分两步走:(一)扫除文字障碍,翻译课文,为分析打好基础。(二)就文章写作上和内容上的主要之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本文用两课时教完,预习和练习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5.
第7期和第8期,我们连载荆州实验中学熊芳芳的教学案例《春》(人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熊芳芳是湖北省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教坛新秀、在全国获得较多荣誉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开始留意熊芳芳。是1999年。她在湖北省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排名第一)。芳芳灵动、流畅、清醇的课堂教学风格。令人难忘。2000年,我们又选派她代表湖北省参加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她不负众望,力拔头筹。2002年,我们再次推荐她的录像课《行道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中播出,获得好评。《春》,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怎样有诗意、有创意、有新意地组织《春》的教学,是许多执教者永远的追求。正因为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所以出新就更难。熊芳芳对我谈到,在构思《春》的教学的时候,她想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鼓舞、创造的欲望和生命的动力……这一些.都被她定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价值”。我们就来看一看.熊芳芳是怎样把握和利用这些价值的吧。史绍典——主持人语  相似文献   

16.
程翔 《山东教育》2021,(3):90-93
《复活》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第一次被选入中国的高中语文教材。耕耘课堂近四十年的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先生则是第一次执教由《复活》选编成的这篇课文,兼之在课程改革凸显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所以此堂课非常令人期待。一、导入师: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学校,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大学一样的高中。同学们在这么美丽的校园读书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也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同上一节课,来学习《复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现在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再现大自然的美好,以激起学生想象的欲望。)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还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鼻音和边音。2.能比较字的音、形、义,分析字形差异并能把带“氵”、“辶”的字区分出来。3.通过读词巩固认字,增加语言积累。4.引领学生认识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并能把句子说完整。5.会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画鸡》,激发读古诗的兴趣。二、课前准备:有关苹果树、苹果、小篮子的相关课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第一题:我会连。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森林里一片绿绿的,多美呀!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课件展示:森林图)2.你们看,森林里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一朵朵美丽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3.聚焦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写一写,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质疑——激兴趣1.出示篇章页,自由读内容。(1)明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相似文献   

20.
<正>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主题内容为“人与自然”,主题群为“环境保护”,子主题内容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就主题意义而言,旨在通过对此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热爱地球,保护地球(英语教师教学用书,2020)。当前,全球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三大危机。作为地球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