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中向 《继续教育》2006,20(2):47-49
一、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和特性《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给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下了一个定义:“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是为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此定义表达的内涵有:1、高校教师培训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2、高校教师培训是一种岗位教育。我认为此定义较为符合关于事物本质认识的辩证法。这一论述将高校教师培训的本质明确为“培养高校教师,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这既论述了高校教师培训的育人性这一教育的一般本质,又明确地指出了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同时,这一论述还分析了构成高校教师培训的特殊矛盾,即更好地…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生涯教育"——对"生涯教育"概念的认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在本刊2006年36期《什么是生涯》一文中对生涯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所谓广义的生涯,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接受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所谓狭义的生涯.既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段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也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非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下面.笔者以上述理解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将“生涯教育”概念的提出作“生涯教育”概念问题的开端,来逐一分析7种关于“生涯教育”概念的主流解释或说明,并提出自己对“生涯教育”概念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复杂的教育和心理变化过程.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资料库辞典中的解释,专业发展(pmfessional development)指“提高专业化事业成长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括个人发展、继续教育、在职教育以及同伴协作.学习组和同伴指导或者培训。有的学者把专业发展.教师培训(staff development)、在职教育(in—service education)等作为完全可以相互代替的词汇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汇教学除了“见其形不能读其音,读其音不能想其形”的误区外,输入量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所指的输入量小,一是指目前我们的词汇量太小;另一个是指单词信息量小,只习惯于“一词一义”的学习,没有激活所学的单词。  相似文献   

5.
张艳 《现代语文》2014,(3):154-155
“生态”有三重内涵:一是每一个生命(生物)个体的样态;二是生命(生物)体相互间的联系与影响;三是生命(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圆融互摄”、“共生共长”的发展与演变。语文与之对应的也有三重意蕴:一是“语文是每一个人的语文”;二是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在人与人的语言学习、对话、交流、表达、阅读、鉴赏等实践活动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三是语文课程的建设永远与时代、社会、自然、人生等环境密不可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有了关于“生态语文”的提出与概括:学校教育中的生态语文是在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下,每一个学习个体(生命个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互相影响、“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与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教育模式的内涵有多种表述,我们比较赞同的是:把有关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活动实践所形成的操作层次的规范和程序,就是教学模式。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职后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个新事物,其教学(培训)模式是传统教学论中所未涉及的。实际上现行教学论,在内容结构、框架体系上也仍然是传统教学论的延伸。我们所论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别于教学论中所论及的“以学习和掌握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以行为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至今,英国有关教育的法律相对较多,其中有关“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就业”的法案主要包括:《2009年学徒制培训、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第22章)《2008年教育与技能法案》(第25章)《2007年继续教育与培训法案》(第25章)《2000年学习与技能法案》(第21章)《1992年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案》(第13章)《1992年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苏格兰)法案》(第37章)《1986年产业培训法案》(第15章)《1985年继续教育法案》(第47章)《1982年农业培训董事会法案》(第9章)《1982年产业培训法案》(第10章)《1981年就业与培训法案》(第57章)《1973年就业与培训法案》(第50章)《1964年产业培训法案》(第16章)。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科学的概念和其应用范围正在发生着深刻和广泛的变化。过去,教育的对象似乎仅限于年轻人,教育作为“起点训练”(起点教育)而存在。自本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们形成了对教育的新观念,认为教育是作为“培养和发展一个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①,必须以“终身教育”的形式,而不是以“起点教育”的形式方能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终身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传统意义上的起点教育)和职后培训(继续教育)。作为职后培训的继续教育是一个“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生涯”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这种状况不利于“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其实,“生涯”概念无论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在两种意义——广义和狭义上使用的,所谓广义的生涯,是指社会个体在其整个生命活动的时空中所经历的以接受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所谓狭义的生涯.既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段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也可以指社会个体在其某一生命活动的时空里所经历的以非教育(培训)与职业转换为主轴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生涯”是有方向的,所以是矢量而不是标量。正因为它是矢量,我们才可以进行诸如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乃至整体生涯的规划或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一、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概述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具体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班级设置、环境设备;人际情境,如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制度、习惯、礼仪等;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甚至还包括在正常…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学习任务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撬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杠杆”。由于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学习任务及相关的任务、学习任务、语文学习任务群等热词,未作明确的概念界定,导致在实践中的众说纷纭与误用。有的理解为学习主题,有的当成了学习目标,有的混同于讨论问题,甚至将一般的学习活动与课后习题等,统称为学习任务。从教学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课程与教学的实践视角,对语文学习任务进行内涵解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项目与“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接轨,预计在总结和继承“十五”继续教育成果的基础上,为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的模式打开思路,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从教内容到教方法,从学知识到长智慧,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给予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示了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本文对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元起点“继续教育”概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见解,并给出了“继续教育”概念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技术教育概念内涵入手,把已有技术教育定义归纳为“技术教育的‘课程论’”、“技术教育的‘知识、技能论’”和“技术教育的‘技术素养论’”三种概念,并在对其质疑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和“技术”本质的考察,将技术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传授技术知识、培养技能、了解技术社会影响的实践活动,并指出这一活动以不同组织形式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体现为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变本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我着手设计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水平的研究课题,结合本校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总课题“教育发展与教师培养的校本实证研究”以及青浦区顾泠沅先生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制订适合青浦区体育教育实践的研究课题。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再学习,必须要建立一种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且能较快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培训模式。经研究论证,构建了“理论—活动—发展”的培训模式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继续教育"概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教育,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给予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示了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本对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逻辑元起点“继续教育、概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见解,并给出了“继续教育”概念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  相似文献   

18.
1.继续教育的含义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或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在美国,视继续教育为“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旨在使人不断获得与自己职业有关的,或为了转换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西德人则认为继续教育是“在人生中继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后的第四个教育期的教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是指师范毕业生分配到小学任教后,在为期一年的试用期内,以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培训。在国外称为“新教师入门教育”。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它与师范生的实习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实习教育是师范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进行的实践活动。师范生期望通过实习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完成学业,属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新教师期望通过培训,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故属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实习教育是师范课堂教育的延…  相似文献   

20.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内容相较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较大改动,主要表现为:学段划分更细,加强了学段衔接;进一步阐释、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要求;分为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两类。研究者建议根据内容要求调整、充实内容;拓展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形式;在第三学段适当增加项目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