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恩格斯在提及法国小说和德国小说时曾作过一段精辟而风趣的论述:“法国小说是天主教婚姻的镜子;德国小说是新教婚姻的镜子。在两种场合,‘他都有所得’,在德国小说中是青年得到了少女;法国小说中是丈夫得到了绿帽子,两者之中究竟谁的处境更坏,不是常常都可以弄清楚的,因此,法国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多次写到狼,那么,其作品中狼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本文试作分析。 一、封建思想如狼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被封建势力压迫、禁锢多年,时时害怕、提防自己被人吃掉。小说在记录“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时,写“狼”的有两处:第三则日记中提到“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在第七则日记中,“狂人”又写到“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  相似文献   

3.
文非 《语文知识》2004,(1):31-31
《咬文嚼字》2003年第5期刊发了张维伟先生《谁戴“绿帽子”》一文,讨论的对象是2002年3月13日《兰州晨报》某文章中的一句话:“希拉里忍受不了戴绿帽子的耻辱,愤然决定‘休夫’。”其实类似语句的出处还有更早的:“美国历史上,因丈夫有外遇而戴上‘绿帽  相似文献   

4.
莫言的<红高粱>与D·H·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两部作品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两个青春、活力的女子,遭受着不幸婚姻的摧残,嫁给了毫无男性意义的丈夫,而她们又都在另一个野性十足的男人身上找到了希望,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分析作品的相似点,以及文化的不同导致文本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的基本意象是抬头看“月亮”和低头照“镜子”,她充分运用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把“月亮”、“镜子”等常用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她小说意象的繁复和丰富这一基本特征,从月亮和镜子这两个意象来看,二珠联壁合几乎在她所有作品中反复运用,交替出现。张爱玲常常有意把人物放在月光的映照下或镜子面前,间接但更为深入的照出人物的原形和精魂来。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巴尔札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深刻而又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历史与生活风貌。恩格斯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说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奥瑙利·德·巴尔札克出生于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原是一个农  相似文献   

8.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婚外恋故事,在作品中不被人理解的男女主人公最终以生死相依的方式死亡,达到了他们“爱的极致”的目标,谱写了一段淋漓尽致的爱情悲剧,作品对人类文明中的爱情和婚姻探讨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本文从渡边淳一的婚恋观入手,在分析女主人公凛子和男主人公久木以及凛子与其丈夫、母亲的关系中,看出他对现代婚姻的思考和探索以及现代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没有摆脱死亡的命运。尽管他们的愿望都是卑微的,一个仅仅要求拥有自己的家庭,维持一份爱情,另一个仅仅要求为妻子、孩子和母亲提供生活的最低保证,但在那时却无法实现。对旧社会的揭露和诅咒是两篇小说的创作重心。当然,仅仅这样还流于一般。这两篇小说的重要性主要还在于它们不约而同地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和人性弱点进行了勘察。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悲剧命运也暴露了他们自身的性格缺失。《伤逝》中的子君在与涓生同居后即淹没在平庸琐碎的日常家务中,逐渐使他们的爱情枯萎,涓生则不计后果地把无爱的真实推给对方,直接导致了子君的死亡;《寒夜》中的曾树生只顾自己的自由和享受,在丈夫生病的过程中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而汪文宣,作为深爱妻子和母亲的丈夫和儿子,被婆媳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现实生活的重负压垮,他表现出来的懦弱和无能也是让人又怜又恨的。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以心中美好的信念铸就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巨著,“和谐”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曲。首先,在作品中,每当克利斯朵夫需要帮助时,就会有善良的人出现,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文中的三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奥里维、葛拉齐亚分别代表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象征着民族大团结,是社会的和谐。和谐音符无处不在,本文对作品中人与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富乐 《文教资料》2010,(19):28-30
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同时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伟大作品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不少因素可以进行比较研究。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正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父权制价值体系对婚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共享 《学子》2003,(12):4-7
在法国,山飒的名字很响亮。两年前,这位留学法国的中国女孩以优美清新的法语创作了小说《围棋少女》,并摘取了龚古尔文学奖的桂冠。近日,这部作品的最新版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只有5000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情节的描写不可计数。法国作为传统的西方国家,继承与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19世纪中叶,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则将复仇的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200余年后,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亦留下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连城诀》。这两部作品是中西通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对于"复仇"这个主题,所展开的文本叙述与思想观点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沈先生在谈及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享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而对小说创作的主旨,许多研究者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有认为这是一篇关于翠翠成长神话的“成长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象征隐喻”的小说,有认为这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小说,也有认为是一部“隐伏着悲痛”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优秀长篇《无水微澜》是著名作家李劼人(1891—1962)计划创作的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式的系列长篇的第一部,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一部。一九三六年出版后,郭沫若赞扬它是“‘小说的近代史’,至少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取材于市镇普通人家爱情、婚姻唯一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环境描写的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元勋 《现代语文》2006,(3):108-109
马克思在《英国资产阶级》中说:“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恩格斯则说:“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儿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两位导师的论述,从文学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两方面不谋而合地凸现了文学对人类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提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著名小说《药》的风格历来是人们极为关心的研究课题。许多文章在论及《药》的风格时都只说它的结尾才有阴冷的气息,对于它的整体风格,则往往避而不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4期)上有篇文章则说:“从《药》的结束部分……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和‘鬼气’。但是,如果把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和‘鬼气’理解成《药》整个小说的艺术风格,那是错误的。”这个论断是否正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李跃 《文教资料》2013,(5):15-17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两部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在主题创作上体现出共同性和延续性。这两部小说分别以英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背景,阐述了作家所推崇的"只有联结起来"的小说创作主题,而"婚姻"则毫无例外地成为作家努力达成"联结"的纽带。但是,无论是在《霍华德别业》,抑或是在《印度之行》中,"婚姻"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小说主人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分离。作者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以"婚姻"为纽带的"联结"主题,分析"联结"的艰难过程和失败原因,指出福斯特"联结"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赵畅 《教师博览》2006,(3):54-54
武汉作家池莉从1996年与法国一出版社合作,至今已在法国出版11种书。近期,刚从法国回来的她,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记者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见‘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答:“是活着呀!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