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培训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认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等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本文试图将"整合思维"方法用于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研究中,结合"全人教育"理论,在吸取传统培训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的知识可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高校要从构建实践性培训课程体系、鼓励辅导员开展工作研究和搭建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共享平台等途径来提升和管理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高校辅导员接受教育与培训、队伍的稳定性、专业声誉、政策法规对辅导员专业的边界保护、专业研究能力等五个维度的情况,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自身"非专业化",队伍建设"非专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工作定位模糊、人员数量少、工作任务繁重、队伍缺乏稳定性等矛盾.高校必须切实有效目前辅导员工作的"辅助"性地位,使辅导员"事业有平台、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  相似文献   

5.
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展开分析.总结出搭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管理平台,加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相互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工作效率,实行激励机制落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虽然不是团干部,但其工作却一直是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辅导员是"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的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受益者。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调研,以辅导员对"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的需求为研究对象,模拟了高校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场景,提出了评奖评优、资助育人、约谈记录存档和党团建设规范化等四个方面的需求,并为"到梦空间"网络管理系统今后在这四个方面的研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地方高校教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生事务管理和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辅导员制度成立60多年来,制度发展遭遇瓶颈。推进专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对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身兼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衍生了多重角色,成为"综合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却是名不副实。在双重身份下,辅导员被赋予过多职责,这些职责以及相应的角色要求经常发生矛盾,导致辅导员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甚至角色失败。可以借鉴英国的导师制模式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特有的育人制度因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如让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利用班主任制度优势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路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从加强自我反思、抓关键事件、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学生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发展,高校辅导员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这也为社会工作嵌入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发展良机。在社会工作视域下,笔者针对高校辅导员在角色定位、工作理念、技巧及职称评定等层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能够有效弥补高校辅导员传统工作模式的缺失,同时能够推动高校辅导员实现"社工化"的创新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按照什么样的原则与标准选任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必须长期直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原则也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选任原则。同时,应该修改、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规范,制定高校辅导员选任中"德"的考量体系,便于在高校辅导员选任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郝东 《文教资料》2008,(30):164-166
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具有比较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但囿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辅导员在招聘、入职、发展等方面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得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辅导员的潜力和价值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约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对此提出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为目标,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优化辅导员队伍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其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养之一。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动态、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集中体现在:媒介认知片面、媒介意识不足、媒介能力欠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位等方面。新形势下,高校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须加强辅导员媒介技能培训锻炼,及时掌握高校舆情动态;加强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营造良好新媒体环境;建立多样化工作机制,保障媒介素养提升"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热点问题,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提出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把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分为:工作负荷、学校管理与评价、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家庭因素、职业发展需要等六大板块.通过量表的实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源的系统分析,对工作压力进行调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互通立交、三位一体"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一直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互通立交、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分析了"互通立交、三位一体"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构建和其创新之处,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专业化是高校发展必然趋势。但因国情不同,我国高校辅导员必须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基层学生事务性管理和为大学生服务三项职能。所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基础上的德育工作者。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是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所以高校辅导员知识结构的培养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应该是建立在"杂家"基层上的"专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辅导员工作模式,是各高校实现辅导员专业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尤其当"90后"青年辅导员遇上"00后"学生,新问题、新挑战频现。做好学生工作、培育好时代新人则需要高校辅导员主动提升素质能力,从而具备与之匹配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清华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高校辅导员的性质和角色一直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进入21世纪,随着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变化,党和政府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进行了重新定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的责任心等,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从多年的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体会到,要用"十心"才能做好育人工作.它是辅导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素质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