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晓春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11-13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思想成长、基本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撞击、转向,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分裂转变的80年代.他们以完全迥异于前几代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和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来关注和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第五,六代导演的“作者电影“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2-75
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追求的是电影艺术和创新,要求导演忝为影片的中心."作者电影"也称为"作家电影",和作为批评理论的作者论有相同之处.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身体力行地倡导了"作者电影",尽管有缺陷,但作为电影艺术的追求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真实与虚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与第五代导演将历史寓言化、距离化不同,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现实生活。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导演将自己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相似文献
4.
董广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12-115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6.
吴青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1999年是“第六代”导演有全新表现的一年 ,这批电影的题材、类型等较前期都有较大拓展。叙事语言向传统回归 ,叙事主题由边缘向中心游移是他们的共同趋向。本文仅对张元、张扬的电影及其转变作一些描述 ,进而考察“第六代”转变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7.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
第三代导演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电影观念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影片并未因为过度强调而失去叙事魅力。第三代导演的民族化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学习苏联模式,并未形成民族化意识;二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民族化意识开始觉醒;三是20世纪60年代民族化意识开始觉醒;四是到了新时期,民族化成为了导演们的重要议题。在民族化意识觉醒的过程中,第三代导演从叙事空间的表达和借鉴传统美学观念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先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9-143
画家刘小东与"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等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合作互动表明艺术精神的相通。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写实,以个人化视角关注被传统文艺置于视野之外的社会边缘人物和边缘心态,这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开始艺术生涯的一代艺术家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肖雪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4):118-120
"第六代"导演拍摄影片的题材选择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影片中所呈现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很多人是我们以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多不涉及的边缘人,电影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李梦圆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4-18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由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张艺谋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五代电影共同的美学风格.《紫蝴蝶》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2003年,由娄烨执导,刘烨、章子怡、李冰冰等主演的影片,这部影片不仅代表了娄烨影片的美学风格,而且从中可以发见第六代电影美学风格的重要向度.第五代电影试图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偏向宏大叙事,电影借助视听效果、情境氛围、剧情人物等体现鲜明的民族历史性,象征寓意性强烈.第六代电影充斥着不确定性和怀疑态度,表现在视听上的反讽性、碎片化的叙事、虚无感的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3):6-12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史健男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3):88-90
丰盛的物质生产使经济的重心由生产转向消费,人们关心的不再只是物的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而是更加关注物的符号价值和审美功能。符号消费成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和纽带,也就是说,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消费的对象不仅只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求,而且已经转向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需要层面,于是商品便以审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3.
朱洁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2):55-59
在电影观念上,新生代导演视拍电影为一种个人化的艺术创造,将电影定位于由真实影像完成的对于时代的记忆,强调电影的现实性与普泛性意义。在审美追求上,新生代电影着力描写社会底层处于文化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世相,展现当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努力在平凡生活中挖掘人生的意义,提炼人性的深度。新生代电影还对文化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与思考。在艺术创造上,新生代电影形态以日常性、开放性叙事为主要特征;电影风格则从表现风格到纪实风格;体现了本色现实主义与诗意并存的电影精神。 相似文献
14.
董莉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55-57
丰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情感、习俗、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和社会制度中。它不仅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外在标志,而且积淀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服饰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5.
蒋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3):99-100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活动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美育活动有:欣赏美的语言,体验美的情感的活动——诵读;感知美的形态,拓展美的意境的活动——想像;理解美的哲理的活动——推理;进行关的创造的活动——写作.语文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开展好美育活动,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论独立董事委派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从根本上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必须切实改革现行的董事制度,实行独立董事委派制。独立董事委派制有利于监督和制约大股东,有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写作美学重返中国古代"前学科"的美学形态已经不可能。但是,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以及认识论、本体论,又会抹杀由特定历史建构出的本土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体验。如何在现代的、理性的学科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承接和转化传统的美学资源,是当代写作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刘士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6):108-110
文章对学报编辑美学修养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学修养的提升途径: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优化能力结构,全面提升能力;夯实知识基础,及时更新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