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二十八日我们组织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举行了一次登紫金山主峰的活动。紫金山主峰海拔四百六十余米,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一千米。我们组织学生登山,这是第一次。在晨会上,我们向学生讲了登山的意义,使他们知道登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培养勇敢、机智、刻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而且是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所需要的一种本领。接着告诉他们,我们学校要举行一次登山活动和这次活动的办法。学生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以后,各班通过讨论,都提出了参加登山活动的名单。我们把参加登山的学生每十五人编为一个登山小  相似文献   

2.
登山总高度相当于4个珠峰7岁的英国女孩凯丽·里根从3岁开始登山,短短4年来,她登遍了英国境内214座著名高峰,登山总高度总计达41千米,相当于4个珠穆朗玛峰。凯丽是全世界登山数目最多、而且最年幼的登山者之一,吉  相似文献   

3.
体育登山业是以山峰资源为依托,吸纳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登山爱好者在山峰地区开展登山活动,通过为登山活动提供服务获取经济收入的经济运行方式.登山业是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西藏自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登山业的自然条件.发展登山业在西藏具有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帮助农牧民致富、促进开放、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登山》记叙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隐居普罗宁时,与波兰革命者巴果茨基一道登山的故事,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如何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紧扣“险”字,了解故事内容。列宁与巴果茨基登山观日出,侧重叙写的是如何“登山”,作者突出了哪几点?  相似文献   

5.
你相信谁     
有一年,一个登山社团组织队员去登山,其中还有一对感情很好的情侣。当他们到山下准备登山时,天气突然转坏了,但他们还是执意要上山去,于是就留下那个女的看营地。可过了三  相似文献   

6.
佐藤学教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登山型"的教学主张。在登山过程中,虽然目标是山峰,但登山的路径可以是多元的。教学的价值在于让学习者以自己的方法、速度"登山"并激发"登山"所带来的体验与乐趣,实现在体验中启迪思考、在对话实践中走向自我完善。这无疑与思想品德教学方向是吻合的。何锋同志受"登山型"教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导,大胆创意、奇思妙想,通过远景、起步、近观、鸟瞰四个教学环节,搭设学生情感体验和素养提升的平台,享受"登山"学习所带来的情感满足和智慧生成的喜悦,无意中也带领读者领略了一番教学的至境奇观。  相似文献   

7.
登山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家用高新科技设计了不少登山新装备,为登山队员提供了更多方便。保暖登山服珠穆朗玛峰气候恶劣,地形复杂,攀登起来很困难。为了避寒,登山队员不得不穿很多衣服登山,严重影响攀登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大众休闲旅游时代人们对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户外活动的需求,国家登山步道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分析总结国内登山步道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外登山步道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探讨了国家步道的概念内涵和分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伏牛山国家步道建设的意义和资源条件,提出伏牛山国家步道建设的主题定位、步道类型策划和系统构架.  相似文献   

9.
速冻蚂蚁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登山时因雪崩被埋在雪中,几十年后被另一支登山队发现,送进医院解冻后,经过一系列的精心救治,这位登山运动员竟奇迹般地复活了。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开始,沾益县顺应时代发展,成功举办了珠江源登山越野赛。本文对沾益县珠江源登山越野赛进化型研究,珠江源登山越野赛作为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对打造珠江源头第一城沾益县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对沾益县的城市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在研究教育与学习关系时,提出了"登山型"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走向自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并非以效率和竞争为目的。他主张设计"登山型"课程,把主题单元类比为"山",设计多种登山路线,即学习途径让学习者选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方法和速度登山,"虽然目标是到达峰顶,但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登山本身的体验及快乐"。如此,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品质的实践活动。"登山型"教学主张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承担教书育人重  相似文献   

12.
好课像登山     
孙双金 《教师》2010,(23):1-1
我认为好课像登山,这是我的“登山理论”。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登山的目的     
朋友爱好登山。一次,我问他,登山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登山。这不足等于没有回答吗?登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登上山顶吗?朋友问我,登上山顶后,就一直停留在山顶吗甲我说,当然不是,登上山顶后,还得从山顶上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登山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谁登山?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为什么登山?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一著名学者如是说,学习如登山。登山的路径选择,一般有三种。第一种,山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路多的是,自己选择一条上去即成。其乐趣既在于"无限风光在险峰",又有许许多多个体化的体验和过程性的享受。第二种,是选最好走的路,大家一窝蜂地挤在"预设"的水泥石板路上,这样登山,尚有过程,但个体化的体验少了。第三种,是省事省时省力,坐缆车"呼啦啦"直奔主要景点而去。这样"登山",不仅没有个体化的体验,连过程性也被省略了。其实,学校管理也如同登山一样,结果是重要的,过程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犹如登山,登山的艰辛,带来了登山的快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故步自封,敢于触及自己不懂的东西,敢于超越自己。学会宽容,学会理解,真诚待人,对同事,对学生部应这样。"正是在这句座右铭的指引下,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教授执著地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海外同龄人     
希腊北方的一些地区,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喜爱登山,并由此而造就了健壮的体魄。而当地儿童,则往往在学龄前就已跟随大人们参加登山活动了。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犹如登山,登山的艰辛,带来了登山的快乐。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故步自封,敢于触及自己不懂的东西,敢于超越自己。学会宽容,学会理解,真诚待人,对同事,对学生都应这样。”正是在这句座右铭的指引下,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教授执著地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迎向风雨     
《教书育人》2010,(8):68-68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专程访问了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往山顶上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相似文献   

20.
晓晨 《小学生》2009,(8):54-57
现在人们很喜欢攀岩、登山等户外活动,每个人都想成为登山健将。其实真正的登山健将非我莫属!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攀岩高手—岩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