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伪统治时期,从日本在中国东北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的确立、对东北学校教育的摧残与破坏、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对东北广大爱国师生的迫害等几个方面看,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教育是完全纳入军事、政治轨道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公然宣称教育要为支持“大东亚圣战”而服务,为了确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方针的实施,日本帝国主义不惜对东北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较之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更毒辣,具有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的隐蔽性,其后果也更严重.可时至今天,日本有些人仍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歪曲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的“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进行了十四年的血腥的殖民地统治。与其侵略的政治目的相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伪政权,在东北实施了以愚民奴化为核心的殖民主义教育。本文试图对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长期侵占我国东北的罪恶目的,一开始就把教育作为进行殖民地统治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东北全面推行奴化教育.日本帝国主义深知要推行奴化教育,首先要有能供其实施奴化教育的师资,而师范教育正是造就这种"教育人才"之源.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把师范教育视为奴化教育的重心和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日本统治殖民地的最显著特点在于: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朝鲜,都是以掌握军队指挥权的武官为最高当权者的直接的军事统治体制。这个特点是由国内外的三个条件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亚同文书院是由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01年设立于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以东亚同文书院的冲绳留学生为线索,从上海与中国、殖民地状况、东亚同文书院和殖民地统治、突破冲绳留学生的最难关、就职于上海金融界和"满洲国"、冲绳人中的战争支持者、上海的贫民层和中国观、战后复兴冲绳的人才等几个方面考察近现代中国上海和冲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苏联援建时期和抗美援朝等历史发展阶段,使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殖民地工业、苏联模式和战时工业等特点,显现出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东亚同文书院是由日本东亚同文会于1901年设立于上海的高等教育机构.以东亚同文书院的冲绳留学生为线索,从上海与中国、殖民地状况,东亚同文书院和殖民地统治、突破冲绳留学生的最难关、就职于上海金融界和"满洲国"、冲绳人中的战争支持者、上海的贫民层和中国观、战后复兴冲绳的人才等几个方面考察近现代中国上海和冲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占东北期间,在大连兴办殖民地工业。其发展以1931年为限,前期为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东北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并吸引中国民族资本投资办厂;后期以军工有关的产业以超常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此后迅速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的操纵下,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统制掠夺的重点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基础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严厉统制下,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东北人民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1.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晰地绘出其文学地图的经纬。  相似文献   

12.
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旅游合作有着良好的背景与现状.辽西走廊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在东北亚旅游圈中有着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东北亚旅游合作要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强东北亚旅游比较优势的研究,加强降低旅游成本与方便旅游手续的研究,加大当地旅游产品的国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朝日地缘相近,同受中国大陆古代文明影响。朝鲜自然条件较日本优越,且先接受中国文化。朝鲜受中国影响程度远大于日本。在上述优势条件下,朝鲜逐渐衰落并沦为邻邦日本的殖民地,而日本却成功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笔者基于经济、政治、文化视角下两国不同历史命运走向的原因,得出学习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结论,并据此结论对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对伪满洲国时期大型文化综合杂志《新满洲》进行个案梳理和分析,详细考察《新满洲》杂志7年的编辑流程,清理出杂志的真实办刊策略,细说其刊载的文学作品的形态,以此来揭开那幽暗时空中的文学一角。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侵华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华思想是客现存在的,它是日本野蛮残暴而又持久的侵华行动和历史的一部分,是一个不断衍变发展的过程。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内外因素及政策互动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期间,当事国的中日双方和代表国联的英国三方之间,围绕着是否通过、如何通过直接交涉解决中日争端,发生了一场独特的外交争论。1931年10月8日日军轰炸锦州前,中国同意在第三方介入下直接交涉。此后,针对日方企图,中方要求先撤兵后谈判。英国一度要求介入,反对日本所谓基本原则,但后来妥协,催促中国直接交涉,并答应不介入。日本尽管一直声称要直接交涉,实际上并不打算进行,除非中国接受亡国条件。因此,直接交涉不可能进行,和平解决争端也不可能。国联12月10日派遣调查团的决议,将这一争论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事变前夕到1931年12月10日国际联盟通过派遣调查团的决议,中日双方在是否直接交涉和第三方是否介入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1931年10月8日日军轰炸锦州之前,中方同意在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有条件地直接交涉。此后,中方要求日本先撤兵,然后再举行谈判。由于坚持不懈的外交斗争,中国在多数情况下得到了国联的支持。表面看来,日本政府曾一度主张通过直接交涉解决“中日争端”,但日本关东军侵华步伐加快,日本关于直接交涉的外交活动,竟成为日军拒绝撤兵并继续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全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的反问句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文章对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结构类型加以全面梳理,同时分析每类结构的使用特点,并将其与普通话的用法相比,从而进一步提示东北方言反问句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的日本观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赞美、钦佩近代日本的崛起和以日本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日必战,联美制日,中国必胜。全面考察青年毛泽东的日本观,对于进一步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初唐山移民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民史是唐山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地处冀东平原,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纽带,是游牧和农耕、中原与塞外的过渡带;地缘条件决定了唐山地区的民族融合现象比比皆是.明初移民唐山的人们带来陶瓷制作技术,使唐山成为陶瓷之都;带来水稻种植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稻作之都;带来冶炼技术,使唐山成为钢铁之都;带来晒盐技术,使唐山成为北方海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