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详细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离职原因。建议通过完善政府监督机制以及丰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渠道和内容降低信息不对称,并针对企业和高职毕业生之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激励和惩罚契约机制甄别不对称信息,为降低高职毕业生离职率,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齐丹 《华章》2012,(35)
会计信息失真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而导致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3.
<正>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当事人双方中,一方拥有信息,但另一方不拥有信息;或者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而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导致行动效率低下;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也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损害信息弱势另一方利益的事情。师生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即有些情况下老师掌握的信息比学生多,而有些情况下学生掌握的信息比老师多。师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到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学生掌握的信息比老师多的时候,老师难以正确地了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经济中任何有组织或需要进行组织的行动事实上都是依据某种契约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的,高校作为一个“组织”,就不仅是人财物的简单聚集,同时也是学校与教师、学校与领导管理者、领导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一组契约的有机组合。只要在建立或签定契约前后,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契约就不能准确描述与管理有关的所有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正>信息不对称原本是指市场经济个体之间信息呈现的不均衡,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占有、发布、反馈等方面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致使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呈现不和谐,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优化。在教学中,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平抑信息不对称现状,提高教学双方信息传递、交流水平,实现信息价值效益最大化呢?这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须要解决的问题。一、师生信息不对称外化表现师生占有的信息量存在悬殊差异,这当然是正常  相似文献   

6.
委托代理理论与经营者行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理论是对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最重要的发展,它包括对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的研究。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对于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之间内在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交易关系的理解。而对于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行为设计就成为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教师“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它旨在研究不完全,特别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安排来规范当事者双方的经济行为,以确保“可能的”交易顺利达成,从而实现对当事人双方都有利或至少对其中一方有利,同时又不损害另一方利益的“合作剩余”。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定义,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称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结构常态。在实际中,市场交易往往呈现出不对称信息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学管理在不同的管理层面、教学管理者与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教学管理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了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应该从网络化教学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建立教学共同体等方面防范教学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真正完善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理解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流与相互影响,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学生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双向心理契约视角,运用心理契约测量量表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期望只有部分与各自的自我期望契合而达成心理契约"这一基本结论:不因学生性别不同而发生改变,但男、女生与教师缔结的心理契约具体内容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男、女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情况作了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履行师生心理契约责任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