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日益表现为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对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获得从事基本的劳动技术活动的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深入,劳动与技术教育成了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通过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术,  相似文献   

3.
发挥劳技教育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与措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  一、办好实习基地,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依托  办好劳技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对原有学工学农基地重新规划、调整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劳技教育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劳技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拥有 75亩土地的校办农场,以培育良种、高产示范、繁育苗木,坚持办好“三田” (高产田、种子田、实验田 )为主,兼顾养殖、加工,自办了养殖…  相似文献   

4.
劳动技术学科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陶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切实提高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课改把“爱劳动、会动手、能设计”作为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对我们劳技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谭娟 《湖北教育》2002,(8):34-35
二十一世纪人类步入了新经济时代。无庸置疑,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教育从过去“学校选择适合教育的人”向“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我校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依靠社区,齐抓共管,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工作社会化,为孩子积蓄成才的能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与技术意识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之一。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对他们进行综合的劳动技能训练。那么,如何在操作层面上体现劳动技术课程的价值内涵、学科特点?如何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新课标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既规范,又极富童趣童真,蕴涵着无限的发展语言和启迪思维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模仿中生成,在迁移中创新,夯实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技术教育(简称劳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堂则是其主阵地。劳技教育历来被许多教育家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了培养人才的目标。可在新课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日益增高,许多中学生由于在家是娇宠的独生子女,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历练,难以承受快节奏的生活与学习压力,难以经受挫折与失败。因此,结合劳技课教学,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探究。通过劳动实践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正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课堂。劳动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更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体验中学习。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学生"想、看、听、说、写、做"六位一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是激活劳技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如下。一、创设环境,调动学生去"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  相似文献   

12.
朱文学 《贵州教育》2009,(22):40-41
数学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手段,还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应与数学新授、数学活动一脉相承,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17,(11):70-70
王建,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地理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满怀炽热的教育情怀,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以自己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渊博的学识魅力,以开放、灵活、风趣的教学风格,吸引着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14.
高效课堂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哪个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进"与"退",学生才能有机会在学习中主动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第一,教师适时"退",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教师适时地"退",就是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教师。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大多怕与生人打交道,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非常胆怯,不敢说也不敢做,干什么事情都要仰仗大人。这是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结果,单调的课堂教育,让学生变得呆板了,呆滞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将来步入社会也会缺乏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说敢做呢?要让他们早一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个新理念、新策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实践探究的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因此,我们要将“动态生成”运用于劳技课堂中,坚持让生成的内容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8.
思政教育“大课堂”与“小课堂”有效衔接的问题是关乎着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做好大小课堂的衔接问题既有助于促进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有助于确保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保证。缺少了“大课堂”的有效支撑,思政“小课堂”便失去了实践的阵地,也会由于给养的不足而终成为“空中楼阁”,而缺少了“小课堂”支撑的社会“大课堂”也会失去凝聚力,也会由于内在核心强化不足的问题而呈现出步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如果真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及其他各方面)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导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以获取最大成效。具体举措有:向经典学语文,"大阅读"远胜"薄册书";向生活学语文,大课堂远胜小课堂;向心灵学语文,大自我远胜无个性;重实践重探究,大追求远胜求高分。  相似文献   

20.
[学校名片]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坐落在长江之畔全国闻名的"华东灯具城"——丹阳市界牌镇,1948年创办,1979年复校。从1989年起,学校依据地方经济特色,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实施劳技教育,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江苏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